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824578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中的数学汤碎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 境 中 的 数 学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案例背景: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情境大致分为实体情境、虚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如何利用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是新时代数学老师的一个新课题。于是萌发了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轻松探索数学,体验数学魅力的念头,从而着手设计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教学目标:1、 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出示课件,伴随钟声)师:汤老师有个好朋友,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钟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以此为切入点,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2师:钟表朋友邀请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去参观它们王国最有名的学校时间中心学校。但在出发前,它要求我们得先认识他们钟表长什么样子,否则认错了可要闹笑话了,那现在我们就快来认识他们吧。(出示课题)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营造积极、活

3、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1)师:仔细观察课件中的钟面,你发现了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同桌听。(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生1: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生2:短短胖胖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生3:我发现有12个大格子。(3)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是否正确,得通过钟表朋友的验收,快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录音:我是钟表,我的身上长着12个美丽的数,我还有两根非常可爱的指针,一根又粗又短,叫做时针;一根又细又长,叫做分针。听音目的:学生观察钟面所发现的知识是零乱的,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外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看屏幕,把学生发现的零乱知

4、识系统化,使学生完整地认识钟面外部结构。(4)师:看来小朋友们可能都有机会去参观时间中心小学,但汤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分辨一下到底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手中出示两根指针)(5)师:聪明的你能再告诉汤老师,老师手中的钟表缺少了什么?(出示一个只有格子的钟表) 生:12个数。 师:好,那么我们把他们写上去吧,(故意指错地方)1是写这里吗? 生:不是。12在上面中间,1在12的右边。 师:那2呢?怎么排列呢?(生用手势说明) 师:还缺少什么? 生:又粗又短的指针和又细又长的分针。(画了“7时”,为下面的内容服务)直观认知和抽象再现的整合,分层次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在此过程中初步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

5、概念2认识整时。(1)创设情境:师:刚才钟表朋友对我们的答案非常满意,说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赶紧出发上路吧!走着走着,突然,咱们迷路了,咦,路上来了一个钟表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钟表。师:对,是钟表,但它有一个属于它自己一个人的名字,汤老师悄悄地告诉你:它的名字和它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哦。生:7点。(2)整时的两种表示法。师:对,太棒了!“7点”是平时我们口头上叫的名字,正确的书面名字应是“7时”。(在上一环节中的钟表模型下板书:7时)师:它的名字还有一种电子表示法呢,写作:7:00(板书) 师:走了一小时,7时朋友累了,于是他请出它的朋友来招待咱们,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两种表示法来写出它的名

6、字吗?(出示课件)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引出电子表示法的结论:“:”的后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完成了数学探究;这一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3)整时的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好朋友,他们脸上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4)拨一拨 师:当时间到了11时时,我们才终于到达学校门口,但想不到的事发生拉,11时先生居然让咱们先拨出他的时间,才让咱们进去用午餐。你们能行吗? 生:行!(很有激情) 展示学生作品(巩固整时的特征)给

7、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特殊钟面的认识: 师:吃了美味的午饭后,突然传来了呜呜呜哦,原来12时哭了。(录音:我找不到时针了,我把我的时针弄丢了)你能帮它找找吗?(原来时针躲到分钟的后面拉)2填写时间表 师:帮助12时解决了问题后,几个可爱的钟表朋友陪伴我们参观了美丽的时间中心小学。到了这个时候,(拨出3时)它们学校放学拉,我们也该回家了。他们几时放学啊? 生:3时。 师:和我们学校放学的时间差不多。师:小亮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参观了时间中心小学

8、,想想我们的本领肯定可大了,特地让汤老师带来一张时间表,让小朋友们帮他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可以吗?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学生好强,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轻松简单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乐中游戏,趣味结束师: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得坐车回家了,回家前,钟表朋友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美丽的时间头饰,让咱们先记住自己的时间,接着轻轻地戴上它,戴好了的小朋友听指令:时间相同的同学排好队,然后坐上和自己时间相同的汽车,回家吧!(两种表示法和钟表的头饰)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在趣味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就象一个精雕细凿的艺术品,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容忽视。本节课在设计上

9、我力图体现:1.用儿童的眼光加工数学教材初入小学的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教师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中,开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形式引出钟表,从而形成轻松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走进了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又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2.重视数学知识的轻松形成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关心时间对于生活有什么意义,他们更为感兴趣的是钟表可爱的外表。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话,“钟表”的认识显得单薄和枯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钟表,通过钟表邀请小朋友去参观时间中心

10、学校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认识钟面,明白整时的特征,学会时间的两种表示法,将数学知识和童话般的情境相结合,这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想这样处理,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更为形象和深刻。3.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本堂课我试图能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认识钟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写一写,在纠偏中自我建构和生成。从课堂反应和课后作业来看,学生掌握都还不错的。但我自己感觉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深思,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这节课中我虽然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思考,但是却也担心课的进程,害怕学生走弯路,时时给学生很多的提示,引导学生朝着自己预期的方案进行。这样虽然一堂课显得完整连贯,但心里却感觉不是滋味。课后我一直在思考:既然我们提倡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害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走弯路、错路,浪费时间呢?一帆风顺的学习过程是否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呢?知识的求索并不是一条坦途,教师应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挫折、进而学会反思、改进,才会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