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81825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公开课学习生物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学习和发展中必备的能力。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公开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公开课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2、了解玻片标本的种类。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训练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情感目标: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对学生进行遵守实验室纪律的教育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2、

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本节教学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观察细胞的用具这部分内容,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课本从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到收镜,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叙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认真组织并上好起始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对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

3、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法建议这节实验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实验课,因此,开始实验操作前,应进行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施的教育,注意将实验过程组织好。这一节课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上。这一节课不要求观察载有实验材料的玻片标本(只要求观察诸如贴有“上”字薄纸的代用玻片标本)。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对照显微镜实物,自己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训练,然后经过学生的归

4、纳、概括,课后通过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进行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应强调的是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内容,并及时表扬在操作和纪律上表现好的学生。通过这种“纲要化”处理,提高学生记忆的选择性,有利于记住最关键的东西;(2)尽量的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反复多次练习,以提高学生记忆的牢固性;并把学与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性。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观察细胞的用具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难点:第一次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手段:以学生个人及小组活动为主教学设计思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在教材中用图表示

5、得很清楚,教师不需要讲的过多或过细,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为1课时。导入:显微镜是一种可将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物体放大的仪器。活动一: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9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利用实物观察并记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用途。(观察前,教师需先讲解显微镜的提取、安放。即: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靠在胸前,平稳的置于桌面。)2、同组同学相互考查记忆结果。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利用挂图或实物讲解。教师总结(重点介绍反光镜、物镜、目镜、粗准焦螺

6、旋、细准焦螺旋)活动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要求:1、学生对照课本P810的图片和相关文字,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上”字装片。2、由于对显微镜使用还不够熟练,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显微镜。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并急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提问: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数的计算。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得出结论:1、物像与实像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活动3:学习玻片标本的类型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感受在显微镜中的视野状况。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不到图像?如何才能在显微镜下到树叶的微观结构?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汇报教师总结:显然

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玻片标本的种类(1)永久性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2)临时性玻片标本:不用长期保存。组织学生阅读P10玻片标本的类型,并在给出的永久玻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切片、涂片、装片。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板书设计:第一节观察细胞的用具一、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二、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探究活动自制简易显微镜目的:通过自制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材料: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鞋盒也可)一张;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小镜片一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小木条。制作方法:1、

8、取长1520厘米马粪纸,宽以花镜片周长为准,宽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状。(如图1)2、用透明胶条将花镜片分别固定在纸筒两端。3、取10厘米X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中央开直径为1厘米孔一个。4、在三合板一边的中点和相对的两角处各粘一个高58厘米的木条腿(如图2)5、在三合板(相当于载物台)的上面两后腿的中间位置竖直粘一个高20厘米的小木条(如图3)。6、用铁丝(10号铅丝)弯成一镜筒支架。一端套住镜筒,另一端固定竖直木条上(手动其一端可使镜筒上下移动)。7、在三合板下面,用铁丝弯一个反光镜支架,将小镜片装片上,固定在通光孔下。(图4)8、使用时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动镜筒时要

9、轻慢和稳(放大倍数依花镜的度数而定)。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公开课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

10、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

11、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

12、释。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

13、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回答:线粒体)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

14、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1.甜瓜的品种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15、。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公开课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过程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

16、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