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81624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 1)? 1 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 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 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 30kg 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 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 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 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 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 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

2、 下:? (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 7.78 C;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 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 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 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 年 7 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 始分离从搪瓷

3、反釜卸出的 W-100-1 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 炸,致使 1 名职工死亡, 1 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 23 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 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 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 的。我国安全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 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 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

4、应釜中经长达 20 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 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 有高位静电。? (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 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 到有效地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 W-100-1。甲苯的闪点为4C,(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C),易挥发,具有快 速成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是10C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

5、合气体。甲苯 的爆炸极限为 1.2%7%( V)? (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将物料 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 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 电位差,在此具备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 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上述两起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由静电引起的事故有三个因 素:一是有大量电荷的积聚,这常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二是有零电位点, 这些地方易被忽视;三是周围有可燃性气体,很多化工原料的蒸气可与空气混 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在生产中如果注意防止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

6、就可以防 止事故的发生。静电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2)? 1 静电的产生? 当物料在管道中流动时,摩擦的机械能转化为静电能,物料与管 道摩擦界面会形成电偶电层。随着液体的流动,会使液体成为带电液流。若物 料的导电率小,绝缘性能好,则能良好地保持电能,静电在短时间内不能消 除。如果管道足够长,则液流电流将趋近于一个稳定值,从防止物料静电的观 点出发,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往往大于最大电流发生量 IM。? 2 静电基本防护措施? ( 1)减少静电核产生:对接触起电的有关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 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 起电最小。在生产工艺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

7、量做到接触面积、压力较小, 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 2)使静电荷尽快对地泄漏: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 静电导体必须接地,金属体应与大地作通导性连接,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 导体则应作间接。静电导体与大地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 106Q,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Q。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 50%以上。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 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对于带高电位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 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 率。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用具应予接

8、地。? ( 3)为消除静电非导体的静电,易采用高压电源式、感应式或放 射源式等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器。? ( 4)将带电体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同时屏蔽应可靠接地? ( 5)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 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等。? ( 6)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3 液体物料静电防护措施? ( 1)控制烃类液体灌装时的流速:灌装铁路罐车时,液体在鹤管 内的允许流速VDC 0.8 ;灌装汽车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允许流速VDC 0.5 ,V烃类液体流速,m/s, D鹤管内经,m? ( 2)在输送和罐装过程中,

9、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 部入灌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 T 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 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 ( 3)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溶的第二项杂质如水等。并 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底与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第二物项时,其流 速应限制在 1m/s 内。? ( 4)在贮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 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 5)当液体带电很高时,例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可先通过缓 和器后再输出进行灌装。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内停留的时间,一般可按缓和时间 3 倍来计算。? ( 6)当设备在灌装、循环或搅拌等工作过程中,

10、禁止进行取样、 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后,需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行操 作。所需静置时间见下表:?溶 液体积101050505000液体导电率S/m111210-823203010-12“-810456012010-14“-12101015120240?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则按溶液体积 103取值?对油槽车的静置时间为2min以上。对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器、 测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接地。有条件时应采用自身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工 具。?( 7)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 网的橡胶管,且在接地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 ( 8)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 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 地。温力崔克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