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81537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市场发展总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总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开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与农业市场化改革以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当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与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

2、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给等方面,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国际经历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作为开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重要支撑。本报告从理论政策演变和实践开展轨迹两个层面,对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开展历程进展回忆和梳理,特别是从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开展的大致脉络入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探讨、阐述农产品批发市场

3、的成长规律和开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开展的历程建国60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辛探索和曲折开展的过程。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集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根底。1978年以前,我国农业长期实行以统购统销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表现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实行集体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与按工分统一分配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农产品购销方式上实行统购派购、统一包销与分配供给的统购统销制度。加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影响下,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

4、批判和取缔,农民个体从事农产品长途运销被当作“投机倒把予以打击。这一系列僵化的制度安排和“左的政策严重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可防止地造成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越统越少、越少越统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和市场凋敝,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根底。统购统销制度的根本功能,是通过从农业中获取原始积累支持工业开展。这一制度安排,保证了国家从农民那里低价收购农产品,再以低价出售或分配给城镇居民消费和作为工业原料,以维持城市的低工资和工业原料低本钱,使城市工业即使在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十分落后、运行机制僵化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到达支持工业开展的目的。由于在农产品流

5、通领域长期实行国有商业企业和官办的供销合作社垄断经营,禁止农民从事农产品运销活动,导致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处于关闭状态。广阔农民在与市场隔绝的境况下,不是为出售商品获取更大收益而生产,而是不得不为完成计划任务而劳作。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体系,使广阔农民既缺乏增加投入的外在鼓励,又缺少吸收利用先进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实行农业生产结构变革的动力和能力,造成了农业农村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市场供给短缺、品种单一、质量低劣是农产品特别是“菜篮子市场的主调,导致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者都不满意。二1978年至1984年,开放集市贸易以与“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场萌

6、芽。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纠正“文化大革命与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全会公报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任务,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进展认真的改革。全会公报还强调: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局部,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这个决定草案第一次提出了“联产承包的概念,指出在收入分配方式上,可以“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坚决纠正平均主义。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

7、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做出进一步调整改革,提出了被人们俗称 “可以、可以、也可以的政策。即可以按定额记工分、按工分计酬;可以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计酬,超产奖励;对少数遥远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也可以包产到户。中央决定还对农业生产经营方针作出调整,明确提出,“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实行粮食和经济作物并举,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确认农村可以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村实行“大包干即“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

8、余下自己的分配政策后,客观上成认农民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这就为把农民培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启动农业市场化改革打下了根底。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大包干后,广阔农民在开展粮食生产、吃饱肚子和完成国家下达的粮棉油交售任务的根底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开展蔬菜、水果种植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等多种经营以增加收入。随着各类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开展,怎样使大量农产品转变为商品、转变为农民的货币收入,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与市场上副食品供给长期短缺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猛烈冲击着原有的管制价格、国有商业独家经营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从1983、1984年开场,、等城市着手改革“菜篮子产品沿续

9、几十年的统购派购、统一包销和低价分配供给体制,率先放开了水产品和蔬菜的价格与经营。改革伊始,尽管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和城市居民在长期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非理性预期的影响,导致一段时期“菜篮子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大。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矫正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给出了真实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迅速拉动了生产,从而使市场供给丰富和活泼起来,价格很快回落到大多数城市居民可以承受的价位上,政府用于购销环节的财政补贴大幅度下降、直至逐步取消补贴。这项改革很快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与认同,此后其余大中城市相继跟进,并扩展到肉类、禽蛋等所有“菜篮子产品。农村实行“大包干与“菜篮子产品产销体制改革相结合,促进城乡集贸市场

10、的迅速恢复与开展繁荣,促进农产品商品总量、品种大幅度增长,促进各类农产品生产专业户、运销专业户大量涌现和流通围扩大,促进局部农产品交易方式从传统集贸市场的自产自销为主向长途贩运、批量经营转变。从而,适应农产品集散和大宗交易的批发市场在一些集贸市场根底上孕育产生。农村改革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农业生产的高增长。1978-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5万吨增加到40730万吨,增长33.7%;棉花总产量从216.7万吨增加到625.8万吨,增长1.89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到达400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三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与开展。1

11、984年全国农业大丰收之后,局部地区出现了卖粮难、卖棉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于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合同定购或市场收购。决定对粮食、油料实行合同定购,棉花仍由国家统一定价。完成定购任务以外的粮食、油料,以与其余各类农产品,放开价格与经营,实行市场自由购销。与此同时,按照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破除那种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挥计划与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城乡经济改革联动与市场开放,不仅促进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城乡集贸市场的活泼繁荣,而

12、且带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与开展。特别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牵头在全国组织实施以稳定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给、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实现增收致富为目标的“菜篮子工程,明确要求各地大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1986年至1991年6年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由892个增加到1509个,增长69.2%;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由28.35亿元增加到153.09亿元,增长4.4倍;平均每个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317.8万元增加到1014.5万元,增长2.19倍。四1992年至2000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开展,以批发市场为中枢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本形成。从1992年起,在理

13、论政策的引导和经济开展需求的拉动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了快速开展。在理论政策与立法方面,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造了良好的体制与政策环境。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社会根本制度畴的传统观念,告诫人们不再把市场、市场经济视为禁区。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国家实施宏

14、观调控的重要目的,是在机制和法制上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也要通过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健全市场规那么,加强市场管理,去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

15、良好的市场环境。“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重点在集散地开展区域性或全国性批发市场。上述可以看出,把建立和开展农产品市场包括批发市场作为加强农业建立、加快农业开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既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开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开展理论政策体系的重大创新。在开展实践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开展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1992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长,稳定居民“菜篮子市场供给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迅速崛起。这样,就从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两个方面,直接拉动了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和农村产地批发市场的快速开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围、多品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承当起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任务。自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枢纽,其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根本确立。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到4387个,比1991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3350.9亿元,比1991年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