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81500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5.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文明生产是指工业生产中高度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是相对于野蛮而言。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生产水平标志着工厂生产的管理水平。文明生产的内容文明生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整齐优美的工作环境、保养良好的生产设备、符合案例的生产习惯和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前两者体现工厂的物质文明的水平,后两者反映工厂的管理水平与工人素质,属精神文明水平。1优美的作业环境:包括美化环境、创造优美的厂容厂貌和整齐清洁的工作场所。优美的环境会给人以精神舒畅的感觉,脏乱的环境会给人以厌烦的感觉。此外,在工厂内车间周围的绿化美化工作不仅使劳动者得到美的享受,调剂精神,

2、而且绿化工作对安全工作也有直接影响,绿化工作对防止火灾、噪音的传播有很大的作用、某些树木甚至还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绿化工作还起到调剂气候、预防风沙、防止太阳直射等作用。创造优美的工作场所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劳动者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案例生产,除了人类工效学要求外,以下是文明生产工作场所的一些基本要求,其中大部分是定置管理要求:(1)车间内各种原材料,工件见堆放整齐;(2)人员与货物的安全通道应有清楚的标记,严禁原材料、工件、废料、杂物堆放在安全通道上;(3)通路和过道应清理干净,以免走路绊倒;(4)工具、原材料、零件和产品应存放在方便的架子上或工具柜内;(5)地面上的油污应及

3、时清除以免滑倒;(6)指定卖价负责指定区域的日常清扫和定期整理;(7)产品应有标志;(8)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废料桶,并及时将不需要的废物和材料清理掉;(9)车间内应有废液排出通道,容易漏出废液的车间,应配备冲洗地面用的水管、地漏和下水道;(10)厂区内应指定专人清扫、在冬季清除树叶、枯草等杂物。2保养良好的生产设备不少文明生产的要求是与人类工效学的要求是一致的,如:(1)一切生产设备应防止跑、冒、滴、漏等泄漏现象,尤其是使用、生产有毒、易燃、有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的设备更为重要;(2)生产设备应定期加润滑剂,保持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3)对产热物体、机器、设备应加以隔热、屏蔽;(4)产生粉尘的机

4、器、设备应加以密封或隔离;(5)直接使用危险物料的工艺应尽量采用机械加料或出料;(6)机器设备的危险部位应用防护罩和安全标志。3符合安全生产的习惯工人操作时应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除遵守案例操作规程外,应特别强调:(1)开工作业前,认真检查机器设备,准备好工具,保持工具处于良好状态,避免使用磨损工具;(2)到上次保存先检查个人的防护用品是无好后再戴上;(3)作业后,应及时清理废料,废料应随手放入废料桶,不得将废料扔到地上;(4)机械设备上的油污应随手擦洗干净;(5)每次作业完毕应清理工作点,并清理工作场所,保持地面整洁;(6)作业完毕,必须检查工具、工件是否放回原版,未使用完的原材料应妥善保管,

5、并切断电源;(7)禁止在有毒、有害车间工人内进餐、喝水,吃饭前必须洗手;(8)在有毒、有害车间劳动的工人下班后应洗澡,不得穿工作服回家。4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1)教育工人严格遵守案例操作规程;(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工作时间休息制度;(3)工作岗位附近应有卫生间;(4)配备足够的洗手池,并提供洗手液或肥皂;(5)制定应急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的演练;(6)对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进行安全工作宣传;(7)训练工人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8)在工作场所张贴安全标志。5文明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一个工厂的文明生产水平代表这个工厂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文化素质。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用行政合理化建议达到

6、的,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才能达到。许多文明生产的基本要求都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不仅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而实质上更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创造了一个安全生产环境;清理清扫油污、液体,可以防止人员滑倒、摔伤。杜绝跑、冒、滴、漏等泄漏现象,不仅可以创造一个好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消除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危害,防止易燃、易爆气体达到爆炸极限而实现防爆目的。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必要要求。总之,实行文明生产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要求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

7、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使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

8、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5.2.1安全操作制度5.2.1.1安全教育制度1.安全教育的规定(1)企业必须认真地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且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2)对于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他们持证上岗操作。(3)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活动日和在班前班后会上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等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并且注意结合职工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4)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添设新的技术设备、制造新的产品或调换工人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9、2.新工人入厂“三级教育”的内容(1).厂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a)工厂的性质及其主要工艺过程;b)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c)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d)工厂内特别危险的地点和设备及其安全防护注意事项;e)新工人的安全心理教育;f)有关机械、电气、起重、运输等安全技术知识;g)有关防火防爆和工厂消防规程的知识;h)有关防尘防毒的注意事项;i)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j)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内容。(2).车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a)本车间的生产性质和主要的工艺流程;b)本车间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c)本车间的危险

10、部位及其应注意事项;d)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项;e)本车间的典型事故案例;f)新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3).班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a)班组的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的概况和安全生产职责范围;b)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其它有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c)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d)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按例介绍;e)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f)发生事故以后的紧急救护和自救常识;g)工厂、车间内常见的安全标志、安全色介绍;h)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2.1.2

11、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广大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劳动法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为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重要措施,专门做出规定,如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岗位的作业内容,全面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环境条件,规定了从事生产活动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作业程序和动作标准,是现场操作的根据。安全操作规程作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可以消除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不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的发展生产,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生产顺利进行,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劳

12、动者必须严格遵守。5.2.1.3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订出计划,按期解决,务须作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5.2.1.4安全色及安全标识安全色与安全标识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

13、生,作形象而醒目的信息向人们提供了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信息。了解它们所表达的安全信息含义对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趋利避害、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5.2.1.5个体防护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工减轻事故伤害程度,而需要给劳动者配备一定的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按用途分为以下几种:1.预防飞来物的安全帽、安全鞋、护目镜和面罩等。2.为防止与高温、锋利、带电等物体接触时受到伤害的各类防护手套、防护鞋等。3.对辐射热进行屏蔽防护的全套防护服。4.对放射性射线进行屏蔽防护的防护镜、防护面具等。5.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毒物或噪声进行防护的口罩、面具或耳塞等。5.2.1.6特种作业安全1

14、特种作业定义与分类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规程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包括以下作业:(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部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7)压力容器操作;(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11)矿山排水作业;(12)被批准的其他作业。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两个方面。培训后要进行严格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

15、操作证。5.2.1.7特种设备安全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和游乐设施、防爆电气设备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5.2.1.8有毒有害作业安全有毒物质是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有害作业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养病,或对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可值的作业。有毒有害作业包括高温、有毒、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