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80986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总 经理:总工程师:审定:审核:项目负责:编制:0TMXx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S/IRI二OO年七月编号:证书等级:地址: 电话:1工程概况32施工监测遵循规范、监测目的及方案设计原则 32.1监测技术方案设计依据 322设计基本原则 32.3 第三方监测目的 52.4监测重点及采取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3监测内容53.1、根据设计要求,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 53.2、监测频率63.3、监测控制值和警戒值 64监测点埋设(具体位置见附图) 64.1 观测基准网的设置 64.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64.3位移变形监测点 74.4深层土体位移(测斜) 74.

2、5地下水位监测点 75观测方法与观测精度 75.1沉降基准网(水准网)观测 75.2沉降监测85.3 平面位移监测 95.4、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斜)105.5应力监测105.6地下水位监测 105.7静力水准测量监测 116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126.1沉降测量126.2平面位移测量 126.3测斜设备126.4测力设备126.6地下水位监测设备 126.7静力水准测量设备 127资料整理与监测信息反馈 137.1资料整理137.2监测信息反馈138监测人员配备149沉降变形监测点位布置图 15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于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坣岗社区, 新沙路南侧,地块呈

3、梯形,总 用地面积为10441m2,为商业服务业用地,拟建筑物设计高度 100m,拟建物为 30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设 2层地下室,基坑总面积11000 ,南北方向长约100m东西方向长约80120m,开挖深度约14.7米。场地 已沿用地红线砌砖围墙。2施工监测遵循规范、监测目的及方案设计原则2.1监测技术方案设计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4、地铁监测的有关规定。2.2设计基本原则采取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方法,在围护结构、支撑、立柱、坑边地面周边 地表、建构筑物

4、、等位置均匀布设监测点,形成一个立体的监测体系,以便系 统地了解所有监测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变形、受力等情况,起到科学指导施工、确保施工顺利进展的目的。根据我公司多年从事监测工作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以下6条原则:、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 及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22、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监定且在有效期内;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

5、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体、支撑结构的报警值;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对围护体、支撑结构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 进行重点监测; 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 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 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经济合理

6、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 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 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2.3 第三方监测目的为确保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进行全面的 监测监控。根据监测数据,了解基坑安全状态,判断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 方法和工艺是否可行。同时检测周边建(构)筑区的变形安全,做到发现情况 及时处理,针对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各支护结构及临近建(构) 筑物安放不同监测元件,对其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分

7、析。第三方监测单位在整个施工监测系统承担着对现场监测数据复核、汇总、 整理、初步分析与数据传送的职责,在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测工作中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依据文件,实施第三方监测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根据设计对监测的要求,有效监测和记录工程施工的变形受力状况, 及时掌握工程的动态变化和趋势;2、全面客观的对在建工程的监测项目进行第三方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 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3、第三方监测对业主负责,所测数据能让业主全面客观的掌握工程的进 展和变形状况。3监测内容3.1、根据设计要求,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布置位置布置数目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结构 安全 项目坡顶位移基坑顶四周位

8、置24点监测坡顶位移桩顶布点,全站仪测斜土体6孔监测土体变形测斜管锚索应力锚索中的钢筋6组监测支撑应力预埋钢筋计水位监测隧道与基坑西侧之间13个监测水位变化水位计3.2、监测频率工程阶段结构安全项目周边检测项目备注护坡桩施工测初始值测初始值大雨季节,变形超过预警戒值等 非常时期,须加大监测频率。基坑开挖1次/1天1次/2天结构施工1次/23天1次/5天基坑回填测终值3.3、监测控制值和警戒值项目名称控制值警戒值备注坡顶位移 50伽 30伽测斜 50伽两次所测高差之差(mm0.5高于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三 0.3 Vn三0.5三1.5三30m三 0.4mm外业观测使用 WILDN3电子水准仪

9、(标称精度:士 0.5mm/Km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本高程控制网使用一台 WILDN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条形码尺, 外业观 测按规范要求的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 定如下。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观测前对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条形码尺进行全面检验。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数站“前一后一后一 前”;返测奇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4)两次观测高差超艰时自动重测。工程前期以市国土局四等以上水准 点联测3个深层水准点(沉降基准点),确定本场地高程系统。其余观测以 3

10、 个深层水准点为高程起算点,对观测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沉降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 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平差软件按间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 0.1mm 5.2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选择合适 且适当的点做工作基准点,工作基准点与基准点联测一条闭合二等水准, 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 ,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 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 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监测点的高程误差相对 基准点而言为土 0

11、.5mm。对于有代表性的点,经多次观测(3次以上)后, 每期绘出沉降变形曲线图。沉降监测流程图如下所示:沉降监测流程图5.3平面位移监测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如对某条基坑边,在该条边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稳固基准点A、B,固定基座A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固定占标),则A、B连线即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该条边上的各监测点设置 测量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4次取平均数),且各监测点初始E值在开挖之前进行两次测定, 取两次E值 的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本次 E值 与前次E值的差为该点本次位移量。测量精度:位移中误差w 1.5mm。54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斜)各侧向位移监测孔内均埋设带测斜仪导槽的PVC套管,埋设时导槽垂直于基坑,测量时把测斜仪放至管底,并恒温一定时间,然后测斜仪 自下而上每米测定一次(用静态应变仪)PVC套管在垂于基坑方向的倾斜 应变值,直至管顶,并由计算机绘出各深度位移曲线图。测量精度:位移中误差W 1.5mm。5.5应力监测埋设的各应变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曲线,量测时,用 配套频率仪连接各应变计导线,测出各应变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