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80970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春秋战国,造就了一个传奇伟烈的英雄群体士。唐雎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员。作为小国之臣,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的言行彰显了士这个群体的精神内涵勇敢、智慧、侠义。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细节,让唐雎的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它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受到士的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寻士文化的窗口。学情分析: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读译析背”四步法,缺乏生命的激情和应有的思维深度,学生只把

2、文言文当作既定学习目标来完成,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无法深刻领悟与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最终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低下和语感与思维的钝化。文言文教学应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期实现课本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最大价值。中学时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时期。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更不清楚需要凭借什么来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寓含着士的思想与涵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士的精神,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学生循迹与士对话,能从文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

3、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价值观念,让他们学着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完成生活赋予他们的各项使命。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随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品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揣摩人物心理,训练透过人物言行举止解读其性格的能力。3.体会文章语言辩丽横肆、正义凛然、气势磅礴的特点。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领略唐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家园中的瑰宝士之精神。教学重点: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鲜明形象。教学难点:感悟士文化及其精髓。教学创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情境再现。教学流程:一、再现“士”之情境,追寻“士”之精魂师:“

4、风卷狂沙兵临城下,气贯长虹金戈铁马。”一曲战国七雄把我们带回到历史上那个硝烟弥漫,纷争不断的动乱年代。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七国争霸。后十年,强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了韩、赵、燕、魏四国,秦王胸怀天下,意气风发,拿下魏的附属国安陵易如反掌。但奇怪的是,安陵国并没有马上被灭,还存在了两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去解开这个谜。2.课文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各种策论和主张,闪耀着古人政治,外交智慧的光芒。(名篇有:荆轲刺秦王冯援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时期既是各国武力的较量,又是文人谋士智慧的交锋,精神的对垒。驰骋疆场,横扫千军固

5、然霸业可成,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既能争胜于天下,又不损一兵一卒,是为上上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总有一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勇士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他们被称为“士”。(说文解字“士”字,课件展示)解读“士”字: 士字的本义指手执兵器(或刑具)的武士或刑官。说文?士部:“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即能从许多事物中总结出一个道理的人为士。这种精神后来演化成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士之精神。安陵国生死存亡之秋,唐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英雄的风采。二、了解“士”之故事,明确“士” 之责任1.教师范读课文

6、,整体感知文本。2.学生简要概括故事内容(起因、经过、结果)。3.失去魏国这个靠山的安陵,弹丸之地,弱小之国,承蒙秦国青睐,以大易小,这是天上掉馅饼,求之不得的好事,安陵君为什么要拒绝秦王易地的要求?(相关链接:秦惠文王派张仪入楚,把六百里地许给楚怀王,让楚与齐断交,怀王上当,屈原投江。秦昭襄王用十五城交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完璧归赵。秦始皇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和唐雎会如何应对?)明确:国土不易,国家不亡是安陵君要担当的守土之则。4.唐雎出使秦国的任务是什么?过渡语:唐雎乃一弱国小臣,支身出使强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借的是他过人的胆气与才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7、。课文就像一出精彩的多幕剧,再现了鲜活的历史和人物。三、读懂“士” 之策论,领略“士” 之风采创设情景,进入角色。(一)第一幕:临危受命(起因)1.自读第一段,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神态,找出能表现人物性格、态度的重点词并作赏析。秦王:“使人”、“寡人”、“欲”、“其许”(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安陵君:“加惠”、“甚善”、“虽然”、“愿”、“弗敢”(委曲求全、忍气吞声)2.分角色跳读课文。过渡语:安陵君的委婉拒绝使得“秦王不悦”,战事一触即发,千金重担压在唐雎的肩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次唐雎支身进入虎狼之秦,怕是羊入虎口,凶多吉少啊!(二)第二幕:据理力争(发展)这一幕开头作者只用“秦王谓唐

8、雎曰”六字起笔,言简义丰,其实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读古文也是一件趣事,让我们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还原当时的场景:场景模拟:秦廷,唐雎恭敬行礼,秦王(扫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说道: 。学生可添加神态.、动作、语气词,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译读和演读课文,教师点拨指导。(比较解读安陵君和唐雎态度、语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弗、否、非”,唐雎反问驳斥,义正词严,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他平交王侯的布衣气节和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三)第三幕:针锋相对(高潮)1.唐雎的断然拒绝带来的后果?2.自读人物对话,读出言外之意。 3.了解“庸夫”与“士”的含义,探讨“士”文化,明确“士”最基本的条件和责

9、任。资料: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情怀,即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安贫乐道的士人气节,即不以贫贱为耻、安贫乐道、寂寞以守志的情操;平交王侯的布衣立场。4.结合史料,补充读课文,明确“士”的内涵。5.讨论:唐雎能否称为“士”?明确:“与臣而将四矣”,是他的“言”,“挺剑而起”是他的“行”,言行一致,不愧” “士“的称号。(四)第四幕:不辱使命(结局)表情朗读,分析人物动作:挺剑长跪。英雄也需要成全,一代枭雄秦王嬴政此时的“色挠”,与其说是被唐雎“挺剑而起”的气势所吓倒,倒不如说是被他的策论所说服,被他大义凛然的气节所折服。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这是胆魄与气度的完美结合,这是智慧与力

10、量的最佳权衡。(五)对联作结上联:(秦王)包藏祸心易安陵 下联: 本文在对比冲突中,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凭借他超人的胆识、高明的策论,幸不辱使命,真可谓“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啊!四、传承“士” 之精神,升华“士” 之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份胆气和豪气让我们肃然起敬。风云变幻的战国需要士,在我们今天这个和平时代,在我们全体国人共同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我们需要律己修身重德贵义的方正之士,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雷厉风行胆识过人的有勇之士,文韬武略睿智英明的

11、有识之士,高瞻远瞩志存高远的有志之士噫,微“士”人,吾谁与归?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本课教学设计遵循课标要求,力图在以下五个方面展现亮点:1.教学过程能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2.紧凑的环节设置,巧妙而精当的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思考,把握问题根本,理解作品内涵。3.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愉快而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4.以范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跳读、译读、猜读、补读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深入理解人物形象。5.明确“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通过课堂上必要的迁移,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热爱与珍视,有效拓展教学的广度与宽度。我预期的课堂,学生能对文本细读、推敲、揣摩,多个角度,多种领悟,体会士的精神内涵。小组合作演读,期待着学生的创造力,精彩再现士的形象。还期待,本节课学到的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品读的方法,能起到叶圣陶先生所说“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的效果。更期待,学生在士的精神和士文化的感染中,内化.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成为时代需要的士。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