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0525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高血压病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以“眩晕”居多,是以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要病机。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

2、汗出,腰膝酸软等。2.西医诊断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克和(或) 平均舒张压(DBP) 90mmH克;2.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二)证候诊断1. 肾气亏虚证 腰脊疫痛(外伤性除外)、胫疫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2.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

3、斑瘀点脉涩。3.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4.阴虚阳亢证 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二、中医诊疗思路遵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并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和对中医传统理论的认识,我们充分梳理了国内中医治疗该病经验,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发现高血压病除肝阳上亢外,正虚多表现为脾气虚弱、肝肾不足,邪实多表现为痰浊、血瘀、阳亢,治疗常用补泻兼施法,以辩证使用补益肝肾、清肝降火;补脾燥湿,化痰息风及活血通络法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三、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4、尤其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疗高血压并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协调阴阳。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辨证治疗 1. 气虚痰阻治法:益气化痰黄芪30g、党参10g、天麻10g、清半夏10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竹茹10g、甘草10g。临证加减:若痰淤化热者,加黄芩10g、胆南星10g;若项强语塞者,加竹沥10g、络石藤15g;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莱菔子10g。2. 痰热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清热燥湿。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苍术10g、薏苡仁15g、黄连10g、黄芩10

5、g、胆南星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甘草10g。临证加减:烦躁易怒,加白芍15g、郁金10g、菖蒲10g;口苦咽干者,加元参15g、麦冬15g;胸闷心悸者,加瓜蒌15g、薤白10g。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等。现代生活方式使痰热互结型患者增多,本方尤其适合于高血压伴肥胖患者。3. 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黄芩10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豨莶草15g、 杜仲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磁石15g、珍珠母15g。临证加减:肝阳化火加水牛角10g、丹皮10g;肢体麻木、力弱者,加地龙10g、丹参15g

6、;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g、芒硝6g;头痛失眠者,加栀子10g、莲子心15g、磁石15g。 在本病的所有证型中,肝阳偏亢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本病的50左右,多见于临床早期高血压患者,此类患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加以中药辨证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4.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版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罗布麻叶15g、甘草15g。临证加减:寐差,加桑椹子15g、夜交藤15g;尿频数,加覆盆子15g、菟丝子15g;心悸心慌,加生龙牡

7、15g。此型多见于高血压中期患者,血压较高,渐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治疗除中药辨证施治改善症状并保护靶器官外,应以西药控制血压为主。5.冲任失调证治法:调和冲任、补肾平肝方药:二至丸或二仙汤加减加减:天麻10g、钩藤15g、杜仲15g、川牛膝15g、生地15g、黄芩10g、仙茅10g、仙灵脾10g、知母15g、黄柏10g、磁石15g、珍珠母15g。临证加减:虚汗多者,加生龙牡15g、浮小麦15g;心悸者,加茯神15g、合欢皮15g;五心烦热,加地骨皮15g、白薇10g。此型专为围更年期妇女发生高血压属于阴虚火旺、阴阳失调患者而设。(二)兼证治疗1. 兼胸痹心痛(冠心病) 1.1气滞血瘀 合用瓜

8、蒌15g、薤白10g、半夏10g、丹参15g、枳壳10g、元胡10g,郁金10g等。1.2 心脾两虚 合用归脾汤。2.兼水肿(高血压肾病)2.1气虚血瘀 合用生脉饮、血府逐瘀汤或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5g、泽兰、桃仁15g、红花15g等。2.2阳虚水停 合用真武汤或防己黄芪汤加减或人参10g、黄芪30g、制附子10g、泽泻15g、白术10g、桂枝10g等。3. 兼中风(脑卒中)3.1缺血性脑卒中合用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加减。3.2出血性脑卒中 合用羚羊钩藤汤加减。4. 兼消渴(糖代谢紊乱)4.1气阴两虚合用七味白术饮或人参10g、白茯苓15g、炒白术15g、藿香叶10g、木香10g、

9、甘草6g、葛根15g等。4.2气滞血瘀 合用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5. 兼喘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5.1心肺气虚,合用生脉饮及五苓散。5.2瘀血内阻,合用血府逐瘀汤。 (三)辨证使用中成药根据患者临床证型不同,辩证选择使用以下中成药:杞菊地黄丸:15丸,2次/日。养血清脑颗粒:1袋,3次/日。牛黄降压丸:1丸,2次/日。强力天麻杜仲胶囊:3粒,3次/日。脑立清胶囊:3粒,3次/日。复方罗布麻片:1片,3次/日。珍菊降压片:1粒,2次/日。天麻素注射液:120m克以5%葡萄糖250ml稀释后使用,1次/日。丹参粉针剂:800m克以5%葡萄糖250ml稀释后使用,1次/日。葛根素注射液

10、:800m克以5%葡萄糖250ml稀释后使用, 1次/日。(四)外治法1. 针刺:“平肝调神”针法治疗高血压主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风池、率谷、百会、内关、太冲本方以背俞穴、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经穴为主,取背俞穴调和脏腑,调整阴阳;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率谷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二穴相配可祛风定眩、清利头目;百会居于巅顶,为诸阳之会,并与肝经相通,可泻诸阳之气,平降肝火;内关、太冲为手、足厥阴经穴,而内关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于阴维脉,可疏肝理气,宽胸解郁。辨证加减:(1)气虚痰阻证加足三里、气海、丰隆,益气化痰;痰热互结证加行间、丰隆,清热化痰;肝阳上亢证加三

11、阴交、太冲,平抑肝阳;肝肾阴虚证加三阴交、太溪,滋阴潜阳;冲任失调证加带脉、公孙,调和冲任。(2)兼胸痹心痛:气滞血瘀证加膻中、膈俞,行气活血;心脾两虚证加神门、足三里,补益心脾。(3)兼水肿:气虚血瘀证加气海、膈俞,益气活血;阳虚水停证加命门、阴陵泉,温阳利水。(4)兼中风: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太冲,疏通经络。(5)兼消渴:气阴两虚证加太溪、足三里,益气养阴;气滞血瘀证加血海、太冲,行气活血。(6)兼喘证:心肺气虚证加定喘、肺俞,益肺平喘;瘀血内阻证加定喘、膈俞,通脉定喘。刺法:双手消毒后,背腰部腧穴使用25mm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片刻即起针,其余诸穴依据补虚泻实原则手法操作,留针30分

12、钟,每日一次。2.拔罐取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留罐5-10分钟。3.耳针 取心、肝、肾、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耳背沟,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按压约5分钟,每日按压5-10次,以耳廓潮红为度。4.放血疗法取双侧大敦、足窍阴,双侧耳尖、耳背沟,三棱针点刺放血,每穴放出5-10滴,隔日一次。5. 刮痧颈项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刮痧,并点按风池,背部取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刮痧。使皮肤发红,出现青紫的瘀斑或瘀点(出痧)。6. 头针兼中风: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颞后线。针刺入帽状腱膜下,持续快速捻转约3分钟,频率达200次/分钟左右,留针约30分钟。7. 穴位贴敷吴

13、茱萸粉用醋调和成膏状,制成直径约1.5cm,厚约0.5cm大小的药饼,于双侧涌泉穴贴敷,胶布固定,留置24h,隔日一次。8. 穴位注射法 取双侧足三里、丰隆,每次选用1个穴位,用VitB12 0.5mg穴位注射,每穴注射0.5ml,每日一次,两穴交替使用。9.真气运行五步法:每日三次,每次15-30分钟以上,逐步从第一步升级第五步至小周天成。10. 中药足浴足浴方一 夏枯草、钩藤、桑叶、菊花。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4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足浴方二 钩藤、吴茱萸、桑寄生、夏枯草,水煎取药液1500ml,加入食醋100ml,每天

14、足浴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足浴方三 钩藤、野菊花、稀莶草、夏枯草、川牛膝、赤芍、川芎、葛根、花椒,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4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五)内科基础治疗级中危以上高血压患者,常规选择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 (六)护理1. 生活起居的护理高血压患者宜在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室温适中的环境下生活。治疗期间, 患者或因气血亏虚、髓海不充而头晕; 或因心脾两虚而疲乏无力; 或因肝阳上亢而头痛, 均需卧床休息,闭目养神, 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

15、尤其在下蹲、下床及入厕时需有人陪扶, 忌久蹲。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 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发生意外。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头痛、头晕的发作时间、程度、性质, 以及血压、脉搏的变化, 并做好护理记录和生活护理。待血压平稳、症状减轻时, 可进行缓慢的活动, 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进行重复性的肢体循环运动, 保持肌张力。活动场所光线要充足, 无障碍物, 地面无水渍等。如患者活动时发生头晕、耳鸣、眼花、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症状, 应立即停止活动, 卧床休息。2. 情志护理情志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使患者心情舒畅、性情开朗,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促使病情早日康复。3. 饮食调护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清淡, 低盐( 每天最多不超过6g ) 、低脂( 忌食油腻甜粘、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鸡肉、鸭肉等) , 少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蛋黄等; 痰湿重者, 可给苡仁粥、山药粥以健脾除湿; 肝阳偏亢者, 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凉拌菜, 常食绿豆汤、荠菜汤等; 久病不愈、气血亏虚者, 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鱼、瘦肉等, 还可饮用鳖甲汤、芹菜汁汤, 以及核桃仁、荸荠、芝麻糊桃泥等; 血脂过高患者可用三七泡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