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5 海——方位角16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804697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5 海——方位角1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例5 海——方位角1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5 海——方位角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5 海——方位角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例5航海方位角课时一课时时间2018年5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使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命名特点。2. 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课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实验中学教师王莉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法愉快教学法数学思考1. 在运用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摸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2.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学情分析1.2.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3. 心理特点:好动、好奇、好忘、求知、求新、求趣。4. 认知规律:在好动这一天性的指引下,对使

2、他们感到新奇有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渴求和欲望,同时他们已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和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解决问题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情感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数学文化。重点应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材处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尽可能让学生观察、猜想、思考、验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发现、归纳、合作、交流中亲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使自主探究形学习方法落到实处。教学流程安排

3、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课前故事,激发兴趣活动2 实践应用,共同探究活动3 展示解法,拓广探索 活动4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活动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学生讲故事,了解历史,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展示一题多解的解法,开拓学生思维。借助白板课件,完成作图,体验探索乐趣。梳理知识,反思总结,课外延伸,提高能力。板书设计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例5航海方位角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实际问题答案 数学问题答案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 学生讲故事,自然入题。2.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一名学生讲故

4、事。全体学生齐声朗读。教师引出本课内容 明确研究方向,激活思维,激发探究欲望。【活动4】1. 幻灯片出示巩固练习题。2. 学生自己画图解题,一名同学白板画图展示。学生观察倾听。学生展示讲解。教师应重点关注:(1) 学生是否理解用数学推理证明的方法。(2) 是否重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用自己画图的过程锻炼了思维的缜密性。多种方法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向纵深拓展。【活动2】1. 幻灯片出示方位角的有关问题。2. 幻灯片出示例题5。3. 学生黑板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4. 教师小结解决问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学生抢答巩固旧知。学生独立思考作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板书讲解。教师应重点关注:(

5、1)学生方案是否可行。(2)学生的语言是否严密。通过航海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握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的严密性,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活动5】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师生交流。关注学生课堂的总体感觉,将数学知识系统化。课后反思:1. 成绩:2. 问题:3. 改进措施:【活动3】1. 幻灯片出示合作探究题。2. 理解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小组探究证明的多种方法。3. 学生展示多种证明方法。4. 教师小结解题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解法。教师小结方法。教师应重点关注:(1) 学生是否能利用直角三角形这个

6、关键点来解决问题。(2)学生解答过程是否严密。(3)学生解题方法是否多样。从构建直角三角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中轻松愉快地探究了新知,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交流探索知识的体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创造性学习。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以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为出发点,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教师的诱导参与点拨为依托,以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为主线来建构。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提供,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学和小组合作性学习,交流探索知识的体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如发现学生思维受阻现象或某些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的地方,教师应予以适当点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