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80451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一 背诵题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恒星系统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星系也称为 银河系地球其他行星系统 地月系月球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 (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2、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星、土星(巨行星) ;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 火星和木星之间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 月球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 金星和火星 。 4、地球普通性的体现:(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 水星、金星、火星 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5、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6、地球

3、生命存在的条件: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 气体 球、主要成分为 氢和氦 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 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4、(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11、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三个层次。我们平时能用肉眼看到的是 光球层 。1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 大气 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

5、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13、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与特点太阳大气层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类型黑子 耀斑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概念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 低 大而亮的斑块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带电粒子标志与周期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为 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强弱的变化周期为 11年 。(波状变化)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 无线电短波 通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磁爆 ”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极地高层大气形成高纬度地区美丽的 极光 。损害航天器、空间通信、电网、海底输油管道等。影响地球气候,诱发地震、水旱灾害等1.3地球的历史15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 46 亿年的历

6、史。16 地层是指在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 层状 的岩石和堆积物。 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 生物遗体或遗迹17、 地质年代表是按照时代早晚顺序把 地球历史 进行编年。18、 前寒武纪包括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三个宙。是 铁、金、镍、铬 等金属矿产成矿期。19、 蓝藻最早出现在 太古 宙。20、 早古生代,海洋出现较高级动物, 三叶虫 、珊瑚等海洋生物空前繁盛,被称为“ 海洋无脊椎动物 时代”21、 晚古生代,海洋脊椎动物发展,鱼类走向陆地,进化出 两栖动物 ,一些两栖类慢慢进化成 爬行 动物。22、 晚古生代, 蕨类 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被称为“ 蕨类

7、植物 时代”,这是主要的能源矿产 煤炭 的成矿期。23、 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经过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形成 联合古陆 。24、 古生代结束的事件为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几乎95%的物种灭绝) 。25、 中生代被称为“ 爬行 动物时代”,尤其是 侏罗 纪和 白垩 纪大繁盛的恐龙。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 羽毛 。中生代又被称为“ 裸子 植物时代”,这也是主要的能源矿产 煤碳 的成矿期。26、 中生代结束的事件为 物种大灭绝 27、 新生代 代,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8、 新生代被称为“ 哺乳 动物时代”和“

8、 被子 植物时代”。29、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为 冷暖交替 。30、 人类出现在 第四 纪。31、 生物的演化经历的由 低 级到 高 级,由 简单 到 复杂 的过程。32、 太古宙蓝藻的出现,制造了 氧气 ,改变了大气成分。33、 随着氧气的增多, 臭氧 出现,经过亿万年后形成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的 臭氧 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为生物由海洋走向陆地创造了条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 34、地球的内部圈层:(读下图)(1)图中E、F表示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其中E为 横波 ,F为 纵波 ,判断的依据为 纵波可通过固液气态,波速快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 波速

9、 的变化,由此确定图中的两个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为A为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B为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3)地壳是指: 地球表面的坚硬外壳 。由 岩石 组成,岩石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地壳较 厚 ,大洋部分 薄 。(4)地幔分为两部分,分别为 上地幔下地幔 。(5)地核分为两部分,分别为 外核和内核 。(6)岩浆的发源地为 软流层 ,位于 上地幔顶部 。(7)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来源于 软流层 。(8)岩石圈是指 (8)软流 层以上的部分,由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组成。(9)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3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36、大

10、气圈的密度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降低 。大气压强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降低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不规则 圈层。水圈的主体是 海洋 。陆地淡水绝大部分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37 沟通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水 。生物圈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38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 底部 、岩石圈的 顶部 和水圈的 全部 。生物圈是 最活跃 的圈层。 39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由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大圈层构成,这些圈层形成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

11、直分层一、大气圈的组成与垂直结构1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的组成: 干洁空气 、 水汽 和 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特点及作用(1) 氮 :含量最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氧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3)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4)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固体杂质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4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 密度 及 运动状况 的差异。(2)各层特征比较垂直

12、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示意图A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地面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对流 运动显著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 (原因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温度升高) 水平 运动为主适合 飞机 飞行C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 先降低后升高 有 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极光发生在此层5.逆温现象: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高或者不变 的现象。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二章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13、大气的能量来源:大气根本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辐射 。2、大气的作用:(两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最强)、吸收作用、散射作用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红外线 ,臭氧吸收 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强 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 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 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 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 大 。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 稀薄 ,白天大气的 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 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 大 。下垫面(如海陆分布):陆地比热容 小 ,白天升温 快 ,夜晚降温 快 昼夜温差 比海洋大 。4、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