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0335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哈尔滨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一、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员素质的迫切需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是党员干部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程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和团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

2、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和工作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是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打开新局面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习优势,努力使党组织成为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新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执行力和推动力,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自觉学习的局面,

3、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新目标新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具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实现新目标新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依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超越自我、执政为民”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4、,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我市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省委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对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行了集中动员部署,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这项工作中起到应有的表率带动作用。 (一)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一是立足提高理论素质加强学习。要突出抓好理论武装这一首要任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

5、认识。要重点学习好中宣部、中组部向全党推荐的学习书目和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组织编写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等学习资料。同时要积极拓展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立足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学习。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社会思潮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学习

6、贯彻省委关于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学习贯彻市委关于推动哈尔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我市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上来。三是立足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学习。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既要从书本中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又要在实践中积累新鲜经验,更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成为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过程,成为维护民利、改善民生的过程,成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本领的过程。要特别注意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

7、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积极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党员干部接受方式的新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校等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与在哈大专院校、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基地。充分运用党员活动室、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学习阵地,组织流动课堂学习,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提供便利。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创办理论性、政策性、知识性强的栏目、节目和辅导讲

8、座,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学习开辟更多的渠道。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设网上专栏、网上论坛,使网络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新途径。二是探索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要认真搞好集中学习。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深入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讨,加强学习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建设成学习型领导班子。要大力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健全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在加强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的同时,统筹抓好普通党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把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党员

9、纳入培训计划,不断扩大培训学习的覆盖面。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联系点,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改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党组织每年要定期组织党员到企业、村镇、社区调查研究、参观学习或实践锻炼,促进学习工作一体化。要加强和改进个人自学。建立健全党员个人自学制度,明确党员学习书目、学习时间、阅读数量,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激发个人自学的内在动力,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要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组织

10、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主题教育。积极采取读书会、报告会、学习讲坛、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形式,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抓手。通过“党委书记上讲坛”、“送理论下基层”、“送党课到基层”、“月读一书”等活动,不断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学习组织管理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市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执行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岗位培训、主题教育、学习考核和成果转化等各项规定,认真总结在学习实践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更

11、好地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管理,形成完善的组织学习机制。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学习考评机制。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研究制定具体考评办法,定期对各级党组织进行考核,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评价体系。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情况的考评,重点考察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学习质量和效果。要把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督学促学机制。建立“干部述职时述学、党员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各项制度,培养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一切有益知识的习惯。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关注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困难,通过加大经费支持、政策支持等措施,保护和激发各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财政部门要保障学习培训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培训阵地、文化设施、学习场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积极为党员学习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党政部门安排的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经费应向农村、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努力推进基层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学习制度得到长期坚持和有效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