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80280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化学论文: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每一朵花绽放自我的美丽 浅谈小班化如何开展分层教学 【摘要】随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减少,一些还未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必然。如何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小班化分层教学的设计这一切入点出发,探索小班化教学的立足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循人本模式,从而达到教育教学对象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性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教育本身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的活动。从教育对人的个性化作用来看,教育对每一个对象都不能“一

2、视同仁”,而应根据人的个体差异性分别对待。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教育就是生产“不均等”的人的手段。然而,传统的大班教学组织形式过分强调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的需要,明显不符合教育公平的要求。四五十人挤占着教室有限的空间,师生交往密度过少,对有不同天赋的学生无法充分的关照。其结果是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有条件的地区以及农村小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率先迈开了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小班化教学。这样的小班化教学从缩小班级规模出发,加上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相应变化,教师拥有了更多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关系的机会,拥有了更多深入了解学

3、生个体差异的时间,也拥有了更多帮助学生实现其个性化的条件,从而使得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真正成为可能。由此而论,小班化教学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小班化教学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以谋求学生个性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这就是小班化教学的立足点。基于小班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我从所任教的大班中随意抽取两组学生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发现小班化教学的设计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分层教学。教育者应从人本主义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出发进行分层,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一、分层指导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做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

4、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的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每次上课,我都力求从中找出一项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最简单的现象入手,请同学们去观察,分析,提高认识,直至得出结论,比如我讲“绘图”工具的使用时,请同学们星期天自己查找资料,“工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你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等等。有一次在上课以前,对各班学生开展问卷抽样调查,然后根据汇总的情况,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争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机会,展示

5、自己所学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资料汇总情况班级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总况第一个问题达标率提出其它问题(人数)能创造性提出新问题的人数学习有困难的人数高级中级初级401914597%314021112793%13403813891%12404716694%42而从收集上来的资料中我分析发现:学生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产生的个体差异。为我在下一步的分层次“备学生”中做了充足的准备。开展小班教学,我们能比较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知情状况,通过汇总,有益于我们掌握学生对本课的认知程度,为我们再备课,课上有的放矢的个别指导做好铺垫。二、分层制定目标大班教学的“立

6、足中等,吃透两头”在小班化教学中更加全面具体。教师的教学准备比大班教学还复杂。由于小班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学生的独立性强,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教师一堂课一个教案的传统备课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准备几套教学方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因此备课时首先要切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基础相适应,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又能满足少数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学生的需求,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宜的目标。因而在每节课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进行分层。分难、中、易三个层次。在不低于课程标准的“底

7、线”这个前提下,制定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目标并实施到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层次和达到的目标。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监督,帮助学生达到与他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提高,在上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大班教学的人数偏多,所以关注个体差异性不明显。据统计,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发言的次数以及发言所占的时间至少是大班教学人均占有量的3倍以上;学生与教师、与同学间的交流时间是大班教学人均占有量的5倍以上;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活动的时间,也比大班教学有显著的增加。所以,设计教案时,要多样化、多层化、精心设问、因人设

8、问、因材设问,问题后可以适当注明由哪几个学生完成。当然,设计作业也要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小班化教学备课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潜能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潜能、发展个性。 三、分层实施教学 小班化教学中,在教学目的上,分层教学始终是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上,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原则在分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一改大班秧田式的组织形式,可以将桌子摆成马蹄型、对称型、圆弧型等便于个体

9、化发展的形式。这种形式废除了讲台一道师生之间的屏障。师生共同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来探讨解决问题。可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学生在某方面具有潜能,教师就应充分挖掘,不能盲目追求完全趋同。因为个体的发展,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又具有个体性。每一个人与别人不同的个体性,表现为他们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路径,达到同样的发展。而我们教育者应着眼于个体优势、特长生侧面的发展,为各种人才提供最优化教学。因此,小班上课要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分层的个别指导,关注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强化个别化教学。如:我们班有位叫吴俊腾的同学,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作业拖欠,上课

10、不发言,考试成绩也差。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就牢记要帮助实现中下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这一教学策略。上课时,提问他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回答时,不忘鼓励他有进步。听写时,第一次不及格,我给他第二次机会,第三次机会,只要100分,还像优秀同学一样奖励,这样他听写的劲头就大了。学语文如果连写字都不会,那怎么学阅读和作文呢?考试的成绩又怎能上去呢?作文时,也降低了要求,开始只要通顺,只要有真情,一律打跟优秀生一样的高分,还让他在学生前面读自己的习作,这样打消了他怕作文的心结。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只要树立习作的信心,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活跃了,作业

11、认真了。老师找他谈话,他说:“现在上课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我稍微一想就能回答,而我讲错了,你都帮我改正,我觉得学习语文容易了,也觉得学习语文还是很有趣味的。”确实,只要我们牢记这一教学策略,对于中下学生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分层教学过程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等生的教学也是如此,多从方法上引导,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比如,容易的课文让他们自学,让他们当小老师;重复的题目可以少做,让他们解放出来,多看名著,多写感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领悟语文的妙处。但是对优生提出的要求也不应过高,而要让其通过努力刚好能实现目标,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使教因材施,材由教成,这

12、是根本问题之所在。小班化教学人数较少,师生间交往的密度和时间密度增加,使每个学生均衡得到教师的关爱,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达到教学结果的个体化。四、 分层设计练习练习是掌握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实践出真知”,小班化教学的多种练习总会体现一定的分层原则。A类生的题型多为灵活运用型,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B类生独立完成基础题,训练其学习习惯为主。C类生是适度的基础题,目的是让其每次都有进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学完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1.可以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或最美的句子;2.可以为小兴安岭写一句赞美的话;3.可以把本篇课文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出成题目考考大家;4.可以用上文中的话为

13、小兴安岭作导游讲解;5.可以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用剪纸、树叶贴画来表现小兴安岭的美。(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一二题做)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五、 分层开展评价实施了分层作业,那如何对学生的学习作业恰如其分的评价呢?我认为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有这么一段话:“发展诸如兴趣、愿望、态度、鉴赏、价值观、义务感或志愿感、意志力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在实施分层作业后,学生学

14、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他们的求知欲望、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毅力越来越增强,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希望的吗?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它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前者以对于各层次学生具有适应性、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更多地考虑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的情况。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同样完成一篇作文,作文A类生要表达流畅、语句优美才给优;作文C类生只要按顺序记事,就同样得优。

15、教育者在评语上提出适当的要求,“皮格马利翁效应”表面这种暗含期待效应作用明显。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要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所有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充分的教育机会的均等,发挥他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而分层教学始终就是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原则得到了充分发挥。【参考文献】1.张春莉 (2002年第7期)2.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张民生探索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上海教育4.姜智差异教学对教师专业提升的挑战5.朱永新、袁振国 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6.郑明江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7.雷玲主编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