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80181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反思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主要用途。(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人造金刚石、C50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碳单

2、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小品所用道具: 玻璃刀、小刀、直尺、一块玻璃;石墨导电性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碳棒、6B铅笔芯;实验6-1器材: 锥形瓶、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其他器材: 防毒面具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2、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能举例说明吗? 聆听、思考后回答。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设疑)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呢? 思考、猜测。 过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研究表明:

3、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倾听。 引出本节教学内容【讲授新课】 (欣赏)组织欣赏一段小品表演。 (展示)展示玻璃刀上的金刚石,引导学生观察。 (交流)请学生汇报所查到的关于金刚石的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两名学生表演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 归纳小结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金刚石的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能力(讲述)讲述一段关于石墨

4、的故事情节。 (交流)请学生汇报所查到的关于石墨的一些资料进行交流。 (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讲述)讲述铅笔上的“H”与“B”的意思,并展示一副用6B铅笔画的素描。 (实验)演示碳棒、6B铅笔芯的导电性实验。倾听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资源共享。 归纳小结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聆听、理解。 一名学生配合老师做实验,其余同学观察。 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能力 使学生对不同型号铅笔及其用途有进一步的认识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讨论)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5、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对比原子结构模型,归纳出差异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105第1、2段,了解有关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讲述)由于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讲述)如何区别“碳”和“炭” (实验)演示实验6-1 (展示)防毒面具学生阅读教材。 聆听、理解。 聆听、理解。 观察、记录现象。 观察、记忆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讨论)组织讨论P105讨论,并举例说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决定它具有“吸附性”,而这一性质又决定它可用来吸附色素。)通过比较、讨论小结出: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并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105106,了解C60的知识。 (设疑)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C60中60表示什么? (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将会不断被发现,如目前已发现了C50、C70、C80、C240、C520等,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回答。 聆听、记忆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巩固旧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最终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