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80180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 隋代诗歌杨素:其作品“雄深雅健”卢思道、薛道衡:共同点是都偏向齐梁风格,南朝诗风为主导, 也有着北方气质,南北文化合流,形式主义,文学向初唐诗歌过渡。二. 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1. 宫廷诗在初唐的地位(占主导地位)2. 上官仪与上官体(名解):贞观年间,宫廷诗人,“绮错婉 媚”,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三. 文章四友(名解)李娇,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都写律诗,都缺乏现实,形式上 对唐诗的发展成熟具有促进作用。明代许学表给杜审言的称号律诗正宗”胡应麟诗薮称杜审言是初唐五律诗第一人四. 沈宋(武后中宗两朝)

2、完成了律诗的体制,扩大了律诗的影 响五. 王绩与四杰王绩:代表作野望隋朝遗民“才高位下”四杰(名解):初唐时期,特点是承先启后,深受齐梁诗风的影 响,又自觉克服齐梁诗风鲜丽的流弊,在内容和意境上又迈进了一步。1. 王勃: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侄孙王子安集16卷“徒志 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是乐观开朗, 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滕王阁序全诗表现的是种物存人亡,流光 易逝的心情,为自己事业无成感慨万千,高昂的格调,雄浑的气势, 奠定了唐诗的格调。2. 杨炯:四杰中成就最低杨盈川集边塞诗从军行3.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忧子集四杰中生世最卑微,作品充满悲苦之音曲池荷苦难生活,

3、凄凉小境的写照。长安古意借古讽今4. 骆宾王:写诗最多的一个,托物寄兴得手法,咏物诗中表现较 好,有种创新精神。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重点)“孤篇盖全 唐”(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第一层月夜美景第二层月下沉吟第三层月托相思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得写法前四句总写,中间八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后八句写游子对思 妇的思念,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称赞,中心点以月为主 体,既是景又是情。韵律美,感情旋律“哀而不伤”,全诗36句,平 仄,九次转换。七.陈子昂1. 革新主张:修竹篇序风骨”要求施工有高尚充沛的思想 感情和刚健充实的内容,诗歌要有明确的政治倾向,现实的批判,对政治要有见解

4、,兴寄写 作手法。(比兴)2. 创作实践:登幽州台歌孤独感,仍表现出英气勃发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兴盛的原因:社会原因有赖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思想基础隐逸之风的盛行(隐逸原因一政治失意,隐逸山林,如 陶渊明;隐逸是唐代取士的一种途径;唐朝统治阶级十分提倡佛道); 文学本身的承传东晋一一陶渊明;魏晋南北朝谢灵运,谢眺,但在晋宋以前, 山水诗情景不能很好的交融,唐代山水诗情景交融,基调蓬勃积极向上一. 孟浩然:田园隐逸诗恬淡淳厚”过故人庄山水行旅诗 “清新淡定“宿建德江二.王维1以40为界,前期热衷于仕进,后期参佛,字摩诘,被 称之为“诗佛”创作前期政治诗(富于批判精神)边塞诗为主,如

5、少年行老将行使至塞上,豪放浪漫,积极向上,动的,具有力度, 雄浑的感觉。创作后期一一山水诗鸟鸣山间静的。3.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用线条,几何形组合来构成某种画境 使至塞上;用色彩来构成美的画境,明亮清新明丽的色彩;用光来构成美的画境山 居秋暝“明月”;散点透视,把远距离拉近,把高处拉低,“山中 夜雨,树梢百重泉”(王夫之评价此句“妙者能使远者近,转虚成 实”)总结起来共两点诗中有画”、“以禅入诗。在于“悟、 喻”,就是把禅理诗性化得融入到诗境中,使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 既有诗美的享受又能得到禅理的启迪。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 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兴盛的原因:

6、(社会原因)由于当时社会边境战事频繁;文学自 身承传,鲍照五言边塞诗一杨炯从军行;环境一通过边塞战争建 功立业走上仕途;边塞本身的吸引力,自身的美丽;人民的喜好。.高适:字达夫,盛唐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现实主 义燕歌行艺术特点:政论性强,议论边塞;“悲壮而厚”(清代王士祯评 价),直抒胸臆;高适的诗在艺术和构思想象上市务实的。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艺术特点是政论性强,以 一个浪漫的视角描写边塞;景中寓情;尚奇。(见书)第四章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平: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二. 思想:儒积极入仕,追逐功名;道隐不绝俗;侠一 一夹士思想三. 艺术特色(重点):巨大的激情,巨大的爱

7、国情感;凌云、 飞动、巨大的歧视;雄奇博大的形象体系;想象大胆合理,夸张与比 喻结合;变幻莫测的章法;高华自然的语言。杜甫评价之飘然思不群”四. 伟大表现在:有高层的政治生活经历才能对生活有更深层次 的理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第五章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李贺.生平: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子美、杜少陵、杜工 部、杜拾遗,作品一千多首二.艺术特色:清新闲雅,沉郁顿挫三. 李贺“诗鬼”1. 思想内容:A“诗史”一史之乱前,兵车行揭露穷兵黩 武;丽人行揭露杨国忠家属们穷奢极侈的生活;咏怀五百字揭露上下阶层对比的 状况。安史之乱中,代表作春望写战争对社会的破坏;石壕吏 爱国情感。安史之乱后,释闷战

8、争带来社会的混乱,兵将骄奢的 生活,少数民族入侵。B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2. 艺术风格:A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广阔性一内容囊括量大、深 刻性一内容深厚、严密性一谋篇布局有条理),沉郁(指情感,忧国忧民)顿挫(闷、 沉重的气势)B萧散冲淡的风格第六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是讽刺诗)元白诗论,白居易诗歌理论 指导下的运动诗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强调诗歌 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追求设个浅显易懂的 语言流派,其诗奇绝险怪。二.白居易的讽喻诗1. 生平: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自己将其诗分为讽喻(比较重

9、视符合他的诗论)一闲适一感伤长恨歌一杂律2. 讽喻诗的思想:广泛的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且表示出极大的同 情;爱国主义思想;对统治阶级的弊政弊端进行揭露。3. 讽喻诗的艺术:主题专一明确;运用夕卜貌、心理来塑造人物形 象;具有鲜明的对比,特另U是阶级对比;叙事和议论结合;语言的通俗化。4. 新乐府运动其他参与者:元稹行宫连昌宫词张籍,只 写农民,选题不大,多谢小事,以小见大,擅长人物心理刻画野老歌秋思(张籍 一直露,王建一含蓄)第七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古文:指和另外一种文体(骈文)相对立的文学概念,其特 点是散行单句,质朴无华。古文运动: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 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10、其矛头是革除骈文,它以儒学复兴为号召,通 过对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 的骈文,以达到张扬儒术的目的。二. 韩愈的理论:文(形式)道(内容)合一,以道为主一核心;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要言之有物一重点;加强修养,为文养气一途径; 反对因袭,强调创新一精神;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三. 韩愈1. 议论文师说;叙事散文一墓志铭;抒情散文2. 议论性散文的特色:感情充沛,气势雄伟;逻辑严密,条理清 晰;语言精炼,简明锋利。四.柳宗元:寓言小品,发展为独立的文 学样式;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传记散文捕蛇者说描写下层人 民表现阶级矛盾第八章韩孟诗派一. 韩愈1. 生平:字退之,自称

11、郡望昌黎,多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集2. 韩诗特点:奇、险怪;诗歌以气势见长;语言、意象的奇特新 颖;散文化的艺术风格,以文为诗一散文化的章法,散文化的句法,好发议论(原因 杜甫对他的影响,杜诗的奇险之处被继承;对时代的反抗;个性原因, 性子燥急怨毒之气:)二. 孟郊1. 生平:字东野,苦吟的代表2. 孟诗的特点:诗囚三. 贾岛:长江集诗中有哀飒的境界,诗中保持空寂状态, 高雅风度四. 李贺:字长吉,具有韩孟诗派的特点。诗歌内容一命与 理想的矛盾,矛盾转化到神鬼的世界中,号称诗鬼”。艺术特色是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近似于病态又是天才的想象;构思的跳跃;追求 语言、意象的新颖;侧重心理,主观的心理,为诗

12、歌开辟了描写心理的新境界。第九章晚唐文学一. 杜牧祖父杜佑,史学著作通典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1. 诗歌内容:书写自己的壮志理想,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深沉的历史感);表现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生活;写景抒情;感伤诗。2. 艺术风格:俊逸爽朗,又带有风华二. 李商隐深婉,追求心理刺激1. 艺术特色:意象的象征性;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密丽精工;大 量用典2. 无题诗:14首一离别相思(爱情的悲剧情感)无题诗界说 无题、广义无题。特征是抒情化、纯情化(主观性一身无,抒情性一心有)、深微化、象 征化(象征与比喻结合,象征与写实结合)第十章晚唐五代词一. 词的发展1. 敦煌曲子词:题材广泛,分为22类;

13、反映底层人民;格律不成 熟2. 早期文人词:李白为代表3. 中唐文人词:张志和、刘禹锡;都是诗人,词调短,民歌的风二. 温庭筠与花间词人1. 温庭筠:第一个大力作词的词人,“温李”。代表作菩萨蛮 客观描写,采用暗示手法,纯美之作2. 花间集(名解)第一部文人词的总集,编者赵诚,特点绝 妙歌词集锦3. 花间别调:韦庄侧重于主观抒情;李煜完全是主观抒 情三. 李煜字重光,南唐国主,伶工之词一士大夫之词1. 创作分期:两分法,以亡国为界、三分法2. 创作成就:抒发真情实感,开创新的词风虞美人(俞平伯 奇语劈空而下);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是词有了社会内容(周济评之生马驹,以意为主,挥洒自如

14、,一气流走”);发展了词的艺术技 巧,语言运用上一形象生动、白描手法、用比喻修辞;结构艺术3. 周济评之:艳妆温庭筠,淡妆韦庄,粗头乱服李 煜唐风宋韵一. 社会概况1. 政治: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对内严防;分化政策(军制一 一兵将分离;官制一一官与职分离);夕卜交政策,忍辱。2. 经济:结束长期分裂的状态,繁荣3. 文化教育:文人+学者+官员,策论,考试过程严缜;抑武尊文, 文官结合宋代人心理情感的反映是代表性作品,但是宋代诗、散文也很发 达,有所创新,也有突出成就,宋代人更加面对现实,是实用派。二. 文学(诗、词、散文、戏剧、小说)特点:能对现实生活,眼前景物作细致的观察深入的体会;描写

15、精细,刻画工致;题材广泛丰富;讲究理趣,爱发议论;讲究形式技 巧,格律;注重现实主义精神。3. 唐诗注重神韵和格调,积极热爱诗歌情感,宋诗注重气骨和理 趣,冷静的态度。宋词成就更加突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散文始于宋初的诗文革新运 动,基本描写政治情感,抒发政治观念。戏剧和小说是新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元曲, 明清小说。第一章宋初诗文革新运动宋初三体1. 西夏体: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收到温庭筠,李商 隐浓艳诗的影响,主张言之无物,夸饰文学,泪。对西夏体的革新石介(道学家)2. 白体: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提倡简易文风,关注现实主义,传 道而明心。王禹偁诗,表现对人的关怀,诗风平易简朴;文,认为文章是传道而明心的 工具,主张文从字顺。对雪感流亡3. 晚唐体:(九僧诗)林逋山园小梅质朴平淡的诗风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闲雅而又情思的晏殊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