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798509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篇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开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消费的开展、手工业程度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开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开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授课解

2、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兴隆,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讨论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展情况。(一)南方农业的开展1、南方农业开展的原因2、农业开展的表现(二)南方手工业的兴隆1、丝织业:2、棉织业:3、制瓷业:4、造船业:(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_,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

3、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纸币(1)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开展:南宋时,纸币开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开展。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款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运用贯穿其中。【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瓦子【教学难点】瓦子与城市

4、繁荣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局部的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场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开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根底,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二、过渡:由于宋朝社会消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有了宏大的进步,使得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节庆等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1.那时服饰上发生了哪三个方面的变化?(官员服饰从节省变为奢侈;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陋习妇女缠足。)2.那时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5、?(肉食北宋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主食北方以包子等面食为主,南方以腊八粥等米食为主;饮茶“斗茶”风俗和“献茶”民俗。)3.请联络63页图文和83、84页清明上河图答复:宋代“市郊村野”和“都市街景”图里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市郊村野”的房屋布局稀疏、茅草结庐简朴;“都市街景”的房屋栉比鳞次、楼阁轩昂、陶瓦盖顶豪华。)4.宋朝有哪几类代步的工具?(牛、驴、轿,其中的轿子从唐朝的步辇演变而来。)5.当时还有什么便利人们出行的条件?(“邸店如云屯”。)(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里为什么很热闹?(它是人们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有演出的“勾栏”,有交易的摊位,还有各种效劳行业,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6、)2.今天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在宋朝就有了?(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3.宋朝贴“桃符”的风俗后来演变成什么?(贴春联。)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开展的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开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开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交融的开展。【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交融【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防止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和_的管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民

7、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然后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建立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二、过渡: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今天我们就来理解有关蒙古族古代的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蒙古,铁木真。)3.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4.毛_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学生可根据67页“动脑筋”答复:它反映了什么场面?(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乱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

8、完毕了内部混战场面,并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出色的人物,是蒙古族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奉献很大。)过渡讲解:蒙古族是我国历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一步稳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位时期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中国历史开展起了什么作用?(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1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2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指导学生根据68页的“动脑筋”,结合71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答复: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9、)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稳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手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开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3.元朝社会经济的开展和对外交往(1)忽必烈在位时期对元朝的社会经济开展作出了什么奉献?(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开展制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兴隆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拓海运;商业繁荣大都知名世界;)(2)元朝的对外交往频繁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马可波罗行纪)4.行省制度(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原因(对空前辽阔的

10、疆域实行有效管辖。)(2)行省制度的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3)行省制度的作用创始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加强了对、_等地的管辖。过渡讲解:“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开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使得当时的各个民族之间进一步交融起来。那么,元朝的民族交融到底得到了怎样的开展呢?(三)民族交融的开展(1)元朝的民族交融的表现(汉人到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江南地区;有些民族与汉族区别消失,互相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2)元朝的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开展,有利于统一国家的稳固。)小结:元朝的民族交融,是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11、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开展。(3)元朝在我国历的地位(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它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交融,一直沿用到今天;当时社会经济继续开展,中外交往非常频繁,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历一个重要的朝代。)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理解了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开展情况,认识了元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的史实让我们懂得了“没有人能随随意便成功”道理,从而要努力学习,同时培养坚强意志。从文天祥身上我们又领略了一个坚持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的气概。这都将使我们获益匪浅。学习历史不但要

12、理解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要的是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这样才能真正有进步、有收获。作业:1.行省制度建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2.元朝的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3.元朝在我国历的地位?4.P67动脑筋。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进步学生综合分析p 历史问题才能。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打破对重难点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交融是符合时代开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北

13、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终究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三、讨论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完毕北方混乱场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交融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

14、趣的问题来共同讨论解决?(时间五分钟)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设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宏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_;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

15、婚。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开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考虑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四、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展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五、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附:板书设计一、北方的统一和交融1、北魏建立;2、统一北方;3、交融的概况二、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三、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四、北朝的形成初一历史学科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