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79838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周公诫子。一、教学目的: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才能,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进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才能。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慎重、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展才能的培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难点:文章的写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2、,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个典故。二、作者与作品1、作者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创始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2、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标准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三、初读全文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生字识记相(x

3、i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哺(b):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睿(ru):看得深远。如:睿智。桀(ji):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纣(zhu):1.后鞧(qi)。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欤(y):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慨,用法跟“乎”大致一样。词语识记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

4、号。相:辅佐。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守:保持。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明,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由:奉行,遵从。慎:慎重,慎重。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犯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犯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这是周公诫子

5、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照应。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该句是在前面进展了正面阐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沐浴一次,要屡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屡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五、小组合作探究分配任务:探究方案: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一样,各小组独立探

6、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2、分配探究专题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说明原因。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屡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屡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省来保有广阔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

7、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成功;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慎重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慎重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慎重吗?”第二组 :研究构造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如今有何借鉴意义。(设计意图: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进步课堂效率的关键。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

8、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才能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这六种“谦德”,对如今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节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兴旺,场面才能更安定;假如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兴旺,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进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

9、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六、小结全文: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提醒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络平时生活实际进展说明。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人生内容说明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绘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化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

10、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化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p 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化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展必要的语文根本训练以外,还要进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才能目的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

11、分析p 归纳的才能。2学习通篇为喻,进展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才能。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才能。德育目的进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教学重点1分析p 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2学习虚拟情景,进展说理的写法,深化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展写作训练。教学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化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

12、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

13、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根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开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瞻(zh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取:掠夺。臆(y)测:主观的推测。馈(ku)赠:赠送。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络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

14、我不太能读懂。生3:全篇都在讨论人生问题,使我开场考虑自己的人生之路。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老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化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场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似爬上了一个台阶,我如今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

15、支或意志不坚决使然。所以“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方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老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2归纳概括描绘的四个场面。老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绘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颖,带着留恋,带着对将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困难许多,缺乏新颖感,不再留恋什么。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绘深化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究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绘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