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79782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对洛阳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 姓名:周晓晓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B12140107 指导老师:曾洁 时间:2014年6月6日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对毕业生的调查是反馈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进一步探索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用问卷分析的方法,以在洛阳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中随机抽取的18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为样本

2、,从他们的个人情况与就业状况两个方面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不同性别,家庭背景下,就业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实际就业状况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毕业大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今,又将是毕业季节,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形色匆匆,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

3、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们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二 、 研 究 方 案( 一 )调 查 的 目 的 和 意 义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地点,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通过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当今就业形势,为政府关于安排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研究目的1. 探索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意愿问题的研究,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使今后相关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有所参考。2. 描述性研究:研究了解大学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哪些城市3. 解释性研究:通

4、过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探寻就业意愿背后的原因,揭示这些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三)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1、 调查范围: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和开元校区2、 调查对象:大三、大四的应届毕业生3、 分析单位:个人(四)理论假设1、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到比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回到家乡或留在大学所在城市;2、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3、工科较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4、就业现状与就业意愿存在较大差距;5、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三、调查抽样方案1、问卷设计在问卷的设计上,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历、籍贯、政治面貌及家庭背景等,

5、就业情况包括:在学校所接受的就业指导、就业意愿和实际就业情况、就业形势等。2、调查抽样方案本次抽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样本量初步定为200人。调查采取方式:直接调查,计划200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1) 初步确定抽取200人;(2) 在学校用偶遇抽样的方法来选取样本,但是考虑到调查分析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保证调查范围的广度,调查对象要男女分布比例适中,工科和文科的分布比例适中。3、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调查问卷。通过我们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调查。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调查。 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分析方法:定量分析4、调查的场所、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查场所:大学校

6、园时间;2014年5月26日6月6日进度安排:确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问题、设计调查问卷:5月26日 调查方案、问卷的修改、确认、打印:5月2628 日分发调查问卷:5月2930日数据统计分析阶段:6月23日调查报告撰写:6月45日总结阶段:6月6日四、结果与分析1、数据基本资料 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个案,对180名大三、大四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180名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布下表:变量类别频数(个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学科工科10759.459.4文科7340.640.6性别男8949.449.4女9150.650.6籍

7、贯城市4826.726.7农村13273.373.3学历本科7742.842.8专科8848.948.9专升本158.38.3表1-1由表1-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学科分布情况:180份问卷中,调查的工科生占59.4%,文科生占40.6%,文工科的分布差距较大,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有误差;男生占49.4%,女生占50.6%,男女分布比例较适中,大致符合实际情况;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比例差距也较大,不利于后来分析城市和农村学生就业意愿的差距;在学历分布方面,专升本的仅占8.3%,这就不利于后来分析学历高低对就业的影响程度。以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要引起注意。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与就业

8、岗位分布表2-1由表2-1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内地中小城市,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占据较少,到西部地区的也较少,尤其是洛阳占的比重最大,这符合了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的数据分析。表2-2由表2-2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种类很多,很明显只有技术员和设计制造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向我们表明了专业人才个更容易就业的现象。3、毕业生对就业地区选择及选择原因的统计分析,下表:$q20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就业地区a家乡10112.8%56.1%沿海开放城市8610.9%47.8%内地省会城市12015.2%66.7%中小城市16921.5%93.9%大学所在城市13917.7%77.2%

9、其他17221.9%95.6%总计787100.0%437.2%a. 值为 2 时制表的二分组。表3-1$q21 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百分比对上述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a生活条件好11815.6%65.6%有较大的发展机会476.2%26.1%良好的人才政策13317.6%73.9%看中创业环境14419.0%80.0%回报家乡15820.9%87.8%其他15620.6%86.7%总计756100.0%420.0%a. 值为 2 时制表的二分组。表3-2由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再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在180份问卷中有93.9%的人选择在中小城市发展,其次选择大学所在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及家乡所占的比重较

10、大,而选择沿海开放城市仅占了47.8%,这说明了我校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还是较谨慎的,选择比较容易生存的中小城市,从侧面也表现出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虽然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过快的生活节奏让出身在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望而却步,而愿意在一些中小城市或家乡过较稳定的生活。同时选择在大学所在城市就业的也占较大比例,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城市生活的时间长了,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及生活习惯已有所了解,不需要再去适应新的环境。再从对就业地区选择因素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回报家乡、看中创业环境、良好的人才政策及生活条件好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选择却仅占26.1%,这一方面反应出了大多

11、数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我想这可能是由于计划政策,每个家庭的孩子较少,工作地点太远无法更好的照顾父母,对政策环境的选择,不难看出国家目前推进的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只追求良好的生活条件,不愿意到竞争力较强的大城市发展,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这将不利于国家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通过数据分析会发现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此调查结果有一部分拒绝原假设,选择中小城市拒绝了原假设中的到大城市发展,但选择回到家乡和在大学所在城市接受了原假设。4、学历与是否找到工作,学历与毕业去向,籍贯与毕业去向,籍贯与是否找到工作的相关分析描述性

12、统计量均值标准差N学历1.5944.64033180来自1.7333.44345180毕业去向2.18891.65381180是否找到工作1.6056.49009180表4-1相关性学历来自毕业去向是否找到工作学历Pearson 相关性1-.206*-.159*.110显著性(双侧).006.033.140N180180180180来自Pearson 相关性-.206*1.046-.127显著性(双侧).006.538.090N180180180180毕业去向Pearson 相关性-.159*.0461.203*显著性(双侧).033.538.006N180180180180是否找到工作Pea

13、rson 相关性.110-.127.203*1显著性(双侧).140.090.006N180180180180*.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4-2由表4-2可知,学历与毕业去向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59,显著性p值为0.033,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关系;学历与是否找到工作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10;显著性p值为0.140,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来自(籍贯)与毕业去向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046,显著性p值为0.538,所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来自(籍贯)与是否找到工作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27。显著性p值为0.09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两总体不存在线性关系。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只有学历对毕业去向有一定的影响,对是否找到工作没有多大影响,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对毕业后的去向和是否能够找到工作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与最初的理论假设不是太符合,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过少,不足以代表总体。5、对学科、学历及家庭背景影响能否找到工作的分析:学科* 是否找到工作 交叉制表计数是否找到工作合计是否学科文科235073工科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