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79579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住房分层--某市千户问卷调查(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国城市住房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刘祖云 毛小平2012-7-31 17:13:5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内容提要】 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城市住房分层结构是一个从低到高依次由无产权房阶层、有产权房阶层(福利性产权房阶层、商品性产权房阶层、继承性产权房阶层)和多产权房阶层构成的“三阶五级式”结构;个人的政治资本、人力资本、职业状况及收入水平对人们获得住房资源有显著影响;城市住房分层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可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因此,住房保障目标、对象及方式的选择应以住房分层状

2、况为前提。 【关 键 词】住房分层;贫富分化;住房保障【作者简介】刘祖云,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广东广州510275);毛小平,社会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南湘潭411201)。住房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内容。传统社会分层研究多将个人住房或居住状况视为贫富差距或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20世纪末以来社会分层研究将住房分层状况与机制视为社会分层状况与机制的重要内容。独立的住房分层研究开始于雷克斯(J. Rex)和摩尔(R. Moore)。根据人们的住房处境不同,雷克斯和摩尔将城市居民划分为五种住房阶层:1.通过现金购买方式拥有住房并居住在最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

3、2.通过信用贷款方式拥有住房并居住在最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3.居住在政府兴建的公共住房的居民;4.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拥有住房,居住在不太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5.租住私人住房并居住在不太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桑德斯认为,在现代社会观察一个人的住房状况比留意他的工作更为重要。根据是否拥有住房所有权,桑德斯将居民划分为有房阶层与租房阶层。在住房升值时期,有房者和租房者增加财富的机会明显不同,住房所有权因此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来源之一。桑德斯肯定了住房所有权对于财富分配的意义,认为劳动阶层可以通过购买楼房而增加资产,从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5年,随着中国住房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由此导

4、致的住房分化程度的加剧,学者们开始关注并研究中国的住房分层。根据我们的阅读,已有关于中国住房分层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住房分层作为社会分层的内容之一。这类研究主要有:基于“五普”数据并以城市不同职业阶层在住房产权、房屋面积和房屋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作为重要内容;基于2003年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将居住模式作为社会分层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武汉市的抽样调查,以居住资源作为社会分层重要因素之一。另一类是独立的住房分层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有:基于北京市一个城区的住房调查,依据住房来源的不同将城市居民家庭划分为商品房户、回迁房户、单位房改房户、简易楼住户、廉租房户和传统私房户六种住房群体;基于2006年社

5、会综合调查数据,从住房条件、住房产权、住房区位三个维度描述分析城市住房资源在阶层间的分化状况;基于兰州市特定群体即青年职工群体的调查,划分为有房阶层、借房阶层和租房阶层。此外,与住房分层研究相关的研究还有住房福利研究、住房消费研究(11)和居住隔离研究(12)等。基于此,开启以整个城市居民为对象的城市住房分层研究,既是拓展和深化已有研究的需要,又是解读当下中国城市住房分化乃至整个社会分化的需要。一、数据与方法(一)数据来源本项研究数据来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贫富分化与社会和谐:城市居民住房视角的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7月至11月在广州市进行的千户问卷调查。广州既是我国住房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城

6、市,又是住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因此,通过广州市的住房分层研究洞悉全国城市住房分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在抽取样本户后,通过甄别问卷确定问卷调查对象,即确定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最后通过入户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结构式访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20份,回收问卷1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在90%以上。(二)数据分析本研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依次采用了如下三种方法:首先,采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ing)技术对住房群体进行分类。从观测变量的联合分布概率的特征值中寻找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变量构成潜在变量,通过联合分

7、布的最大概率似然值求解法(ML),给出外显变量在各个类别上的响应概率,据此揭示潜在变量不同维度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假设有A、B、C三个外显变量,构成最基本的潜在类别模型如下: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潜在类别模型可以区分为探索性与验证性两种操作形式。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从潜在类别数目为1的基准模型,逐渐增加潜在类别数目,并逐一检验每一模型的适配性,从中选出最佳模型。针对同一组数据,潜类分析可以划分为多少个潜类,主要视模型的数据拟合状况而定。本研究的潜类模型拟合检验结果见表1。其次,采用“住房阶层地位量表”对住房群体进行分层。本文建构的“住房阶层地位量表”主要由住房产权、住房数量、住房面积、住房

8、价值及住房区位等指标构成,具体内容包括:住房产权:“无”赋1分,“有”赋6分;住房数量:1套赋1分,2套赋2分,3套及以上赋3分;住房面积指建筑总面积,参考广州市廉租房要求,50平方米以内为基准,50平方米以下赋1分,每增20平方米加1分,130平方米以上为最高分(6分);住房价值指产权房的市场总价值,参考广州市2010年7月住房均价(10386元/平方米),(14)住房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下赋1分,每增加20万元加1分,130万元以上为最高分(6分);高档社区、中档社区和低档社区分别赋3、2、1分。由此加总,得到住房阶层地位得分,在此基础上建构五个层次的定序变量:上层(2124分)、中上层(1

9、720分)、中层(1316分)、中下层(912分)和下层(58分)。第三,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房分层的因素。该模型的具体内容为:(三)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主要有住房产权、住房数量、住房面积、住房价值、住房类型及居住小区。(15)其中,住房产权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住房产权是决定住房分层地位的变量,那么住房数量、住房面积、住房价值、住房类型及居住小区是影响住房分层地位的变量。因此,住房产权的有无将是我们进行住房分层的首要标准。表2是相关变量的描述统计。二、住房分层结构住房分层结构是社会成员因住房资源占有状况不同而形成的高低有序的等级结构。以下分析住房分层的总体结构及不同住房阶层的具

10、体构成。(一)总体结构分析首先运用潜在类别模型技术对城市不同住房群体进行分类,然后运用“住房阶层地位量表”对城市不同住房群体进行分层。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将住房产权、住房数量、住房面积、住房价值、住房类型和居住小区等变量的联合列联分布采用潜类分析技术加以估计,样本被区分为5个主要类别。这5个类别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参见表3)。表3中,潜类1代表产权房数量在2套及以上的居民群体,可称之为多产权房阶层;潜类2代表只拥有1套继承性产权房的居民群体,潜类3代表只拥有1套商品性产权房的居民群体,潜类4代表只拥有1套福利性产权房(表3中的“保障房”和“单位房”)的居民群体,潜类2、3、4可统称为有产权房阶层;

11、潜类5代表无产权房即住房数量为0的居民群体,可称之为无产权房阶层。上述五类居民群体或住房阶层之间是否存在高低有序的等级联系?运用我们自行设计的“住房阶层地位量表”来测量五个居民群体或住房阶层的住房阶层地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等级联系(参见表4和图1)。表4和图1中,五个居民群体与住房阶层地位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等级相关系数=0.9191),而且,五个居民群体因其住房阶层地位不同而存在高低有序的等级联系,这种等级联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三阶五级式”结构:第一阶且第一级(潜类5)为无产权房阶层,这一阶层是住房阶层中的低层或底层。第二阶(潜类2、潜类3和潜类4)为有产权房阶层,其中,第二级(潜类4)为福

12、利性产权房阶层,第三级(潜类3)为商品性产权房阶层,第四级(潜类2)为继承性产权房阶层。第二阶即第二、三、四级是住房的中间阶层。第三阶(潜类1)为多产权房阶层,这一阶层是住房阶层中的高层(见图2)。在上述住房分层结构中,“三阶五级”只是其内在构成,外在形态则是上下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从图3可知,仅拥有一套产权房的居民达68.81%(=14.97%+32.92%+20.92%),处于住房等级结构中间阶层(含中上和中下)的居民达72.84%,这说明广州市的住房分层结构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橄榄型结构,这可能与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有关,也可能与我们的调查对象都在中心城区而且都拥有广州户口有关。

13、然而,城市住房分层结构的橄榄型,并不表明城市社会分层结构也是橄榄型。这一方面是因为住房拥有者并非都是金钱富有者或收入丰厚者,此次调查中有27.70%的商品性产权房居民通过按揭方式购房而成为住房拥有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有购房能力的居民因种种原因没有购房。需要指出的是,城市住房分层结构的橄榄型并不表明整个社会分层结构的橄榄型,因为在一个城乡差距凸显且日益扩大的社会,城市社会结构特征不能代表或反映整个社会结构特征。至于整个中国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原有的“金字塔型”结构因改革与发展已经或正在被打破,对此,学术界有过“中产化”、(17)“结构化”、(18)“碎片化”、(19)“断裂化”(20)的探讨,

14、新社会分层结构因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分化的加剧而远未进入定型阶段。(21)因此,就整个中国社会分层结构而言,目前只能用“化”探讨其结构走向,还不宜用“型”来讨论其结构类型。我们所使用的住房分层方法是一种具有显著效度的社会分层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收入与教育两大检验指标,(22)将本研究的住房分层方法与国外新韦伯派EGP(Erikson/Goldthorpe/Portocarero)阶级分析法和国内当代中国十大阶层分析法进行比较,用方差分析来评估三种社会分层方法对本研究受访者月收入对数与教育程度差异的解释能力。表5表明,本研究采用的住房分层方法与国内外其他两种社会分层方法一样,都是具有

15、显著效度的社会分层方法。(二)具体构成分析具体构成分析拟对“三阶五级式”住房分层结构中的“三阶”即无产权房阶层、有产权房阶层和多产权房阶层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1.无产权房阶层分析无产权房阶层是指没有产权房的阶层,一般来说,租房或借房群体都属于这一阶层。在“三阶五级式”住房分层结构中,无产权房阶层的经济收入水平无疑是最低的。无产权房阶层的居民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21.92%,15002500元的占65.26%,25004500元的占10.92%,4500元以上的占1.90%。依据收入水平的高低及购房能力的强弱,无产权房阶层又可从高至低依次分为如下三类群体:第一类是具有购房能力而没有住房的居民群体。这类居民个人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其有购房能力而没有购房,一般通过租房市场租房居住。第二类是不完全具有购房能力而没有住房的居民群体。这部分居民的个人月收入在25004500元之间,家庭年收入在69万元之间,住房面积一般在70平方米左右。其不仅能以市场价格租住私房,而且能够在信贷支持下购买住房。第三类是完全不具有购房能力而没有住房的居民群体。按他们的经济能力只能租住在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屋。这类群体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租住公房群体。这部分居民的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