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79507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秩序第一部分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的维护秩序。本单元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主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方面的教育,首先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觉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本课让学生知道社会秩序的分类,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懂得规则维系秩序的道理;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能力。培养规则意识,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从而形成自觉承担责任、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自觉承担责任、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初

2、中生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上,会经常遇到不遵守社会秩序的行为,对维护秩序的价值判断不强,秩序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生活责任意识都处在初步的形成时期。树立维护秩序的价值取向,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于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课标与学标分析课标与学标分析: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会服务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树立遵守社会秩序意识,养成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的精神。社会秩序、规则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对具体的案例理解规则和秩序的关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

3、社会规则的问题学习目标分析:目标1: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初步了秩序则的重要性。目标2:学生在观看日常生活有关秩序的图片,区别社会秩序的分类。目标3:学生分析雨天的校门口事例中,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不遵守社会秩序的危害。目标4:知道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分类,社会秩序的作用(重要性)目标5:知道社会规则含义和分类,理解规则与秩序的关系,懂得规则维系秩序的道理。目标6:培养规则意识,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重点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难点通过对案例理解规则和秩序的关系。第二部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成目标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播放视频秩序风筝篇【思考1】让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悟秩序是达成梦想的保障

4、,规则守护无极限。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直观守秩序的重要性,从而直接引出“秩序”的话题。目标1第一目:社会生活有秩序【思考2】小组合作,讨论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个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日常生活中秩序意识淡薄,不守秩序,自律意识不强。学生探究回答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答案。通过观看日常生活有关秩序的图片,能直观区别社会秩序的分类。目标2【思考3】阅读教材P23“探究与分享” 通过分析雨天校门口的混乱的状况,引出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及教师的引导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不遵守社会秩序的危害。学生通过分析熟悉的校园

5、生活,深切感悟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目标3和4【思考4】通过小组探究与分享得出社会规则的含义和分类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的规则有序撤离。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遵守,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知道社会规则的含义和分类目标5第二目:维护秩序靠规则【思考5】观看图片“一米线距离!”和武汉公交推行“321”斑马线礼让法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探究及教师的引导理解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关系一。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关系一。目标5【思考6】观看视频,谈谈感受“逆行不让道,车主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学生通过对视频的理解社会秩序

6、和社会规则的关系二。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关系二。目标5总结提升每到周五放学,学校门口就会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和步行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围堵在校门口。里面的学会出不去,外面的街道被堵塞。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1)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混乱状况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学校门口放学时间秩序混乱,势必会对学生、家长、老师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有危险因素存在;长时间的混乱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矛盾。(2)生活处处需要秩序。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多角度作答)?参考答案:政府可以派交通民警

7、进行疏导,学校可以组织安保教师拉起警戒线,学生个人应该与家长沟通协商,将见面的地点尽可能地远离学校门口,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多为他人着想。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目标6板书设计第三部分: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是采取形成性评价。如使用了观察评价、描述性评语评价(口头的)等方式进行。在使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所需的反馈信息,包括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课

8、后的巩固练习以及课中对学生提问的回答。评析:非正式的渠道主要是观察学生对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课中对学生提问的回答表现出来的言语、表情和行为反馈。正式的渠道主要是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小测验、课后作业、基于与表现标准相关的任务表现,如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师生交谈等。题目答案评价目标1.在生活中,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下列属于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是()法律 道德 习惯、信念 纪律、A B C D C目标22、我们要积极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只要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搞好建设社会秩序是人们安

9、居乐业的保障 A B C DC3、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国人的热议。下列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我们应该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B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C这是一种缺少规则意识的现象,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D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则同行,创造美好生活B4.不同的场所、活动和领域,有着不同的规则在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这说明( )A规则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B违反规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C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D身边的规则太多了,我们对这些规则不必太在意C目标35.小李同学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在学校要遵守 中学生守则,在社会上要遵守道德规范。 这说明()A不同的

10、场所有不同的规则B规则可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C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D规则可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规则A6. 十字路口车杂人多,但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互不相让,争抢阻挡,人、车就会挤成一团,谁也别想顺利通过。这告诉我们( )在当今社会,人们应有创新意识,规矩会约束人们的发展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灵活机智地应付情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相互礼让,不要相互争抢A B C DB7.后汉清官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时,路过一个叫昌邑县的地方,此地县令王密曾经被杨震重用过,心里十分感激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报答。杨震

11、一到达昌邑,王密就上门拜见,深夜王密悄悄拿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没有接受,王密对杨震说道:“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却认真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真正的自律,是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践行自律品质我们可以做到的是( )乘坐公交车、购物时自觉排队 到银行取款等待时主动站到一米线外 自习课时自主学习过马路时为了抄近道而翻越栏杆A BC DA目标5问答题:每到周五放学,学校门口就会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和步行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围堵在校门口。里面的学会出不去,外面的街道被堵塞。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大门

12、堵得水泄不通。1)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混乱状况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学校门口放学时间秩序混乱,势必会对学生、家长、老师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有危险因素存在;长时间的混乱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矛盾。(2)生活处处需要秩序。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多角度作答)?参考答案:政府可以派交通民警进行疏导,学校可以组织安保教师拉起警戒线,学生个人应该与家长沟通协商,将见面的地点尽可能地远离学校门口,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多为他人着想。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突破重难点目标6【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