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陈太丘与友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794130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陈太丘与友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8陈太丘与友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8陈太丘与友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陈太丘与友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陈太丘与友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课时计划主备人:魏继红总序号_18,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课型主题阅读课教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2、.能勾画出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懂得做人要诚信、为人要正直的道理。评价任务1、预习检测,教师大屏幕出示字词、文学常识填空,学生在小条本上完成填空。(检测目标1)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检测目标1)3、通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整理并识记文言词语。(检测目标2)4、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中难点冋题。(检测目标2、3)5、学

2、完本文,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检测目标3)重点、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难点:能勾画出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法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情景表演法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一:导入板块二:目标呈现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他们的才华让我们钦佩不已。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聪慧少年陈元方。出示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2、.能勾画出文中人物语

3、言、动作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懂得做人要诚信、为人要正直的道理。倾听导语,进入情境;思考并讲解自己知道的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1、学生默读目标,提取目标中的关键词2、指名复述目标。用故事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明确目标板块三检测预习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一围绕评价任务一进行通过正音、1本文选自,它是由1、教师大屏幕出示预习常识填空,(朝代)组织一些人编写的检测,检查学生的知识落实进行预习检小说集。情况。测。了解文2、给加点字注音:2、学生在小条上完成填学常识,扫尊君在不太丘舍空,同桌互评,反馈知识掌清诵读障去握情况。碍。板块四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二围绕评价任务二进行掌握朗读的朗读课文1.教师范

4、读,学生听读。(注学生读文,读准字音和句基本技巧,意字音和句读)读,把握人物的语气。能做到正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熟练后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人物语气)有感情地诵读,落实本节重点。板块五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三疏通文意1自主疏通:学生对照注释疏围绕评价任务三进行通过疏通文通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1自主疏通,小组合作交意,初步理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流。解文章内2、整理文言词: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容,整理并(1)重点实词:去、乃、期、3、学生整理文言词语,学识记文言词委、弓1、顾(2)通假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3)人称词: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家君:对人称自

5、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生边整理边识记。语。板块六:人物探究教师呈现评价任务四围绕评价任务四进行学习通过研读文中重点语1找出文中描写元方和友人的1思考问题并回答。句,深入理句子,说说分别表现表现了元方2、倾听同学回答,补充完解文章内和友人怎样的特点?善自己的答案。容,培养学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生对文本的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正直不阿等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感悟能力。板块七:说说你的看法。体验反思教师呈现评价任务五围绕评价任务五进行学习通过反思,板块八作业布置学完本文,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教师呈现评价任务六1积累本课的实词。2、积累一则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围绕评价任务六进行学习课后完成。深化文章内涵的理解。巩固所学,拓展延伸。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陈元方的人物形象把握较好,能从多角度把握。(2)结尾元方是否失礼,学生探究很深刻。2、不足之处: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的不够好,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倾听效率不高。3、改进措施:设立补充完善奖励,鼓励学生倾听发现问题,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