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79023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浅论数学思想灵活渗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思想灵活渗透 古宜镇中心小学 吴祖英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反复证实是正确的。笔者通过日常教学的探索,得出从以下几点入手确实行之有效。 一、化归思想无处不在 化归思想是指将一个难以解决的,或是复杂的问题通过有意识的转化,归结为容易解决,或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化归在数学中几乎无处不在,它的基本功能是使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 例如,有次学生自编了一道题:“从我家到学校共有600米,我每

2、分钟走55米,12分钟能走到学校吗?”我将这道题写在黑板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小声嘀咕:“会列式,可怎么算呀?”还有个别学生说:“没学过,不会算。”这时,我微笑着说:“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不能让孩子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话音刚落,就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会做。”说完就跑到黑板上演板起来:5512=5543=2203=660(米),660600。答:12分钟能走到学校。有同学就质问他,明明是乘12你怎么变成乘4又乘3的?“以前不是学过725=710吗?那我想反过来用也是可以的呀。”我不禁微笑着带头给他鼓起掌来。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老师,我还有其他

3、的方法解答这题。”她在黑板上写到:5510=550(米),552=110(米),550+110=660(米),660600。答:12分钟能走到学校。并解释说,我先算他10分钟走多少米,再算2分钟走多少米,然后加起来一共是12分钟走多少米。这时班上再次响起掌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又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也有不同的解法。”我也让他到黑板上书写:60012=60034=2004=50(米),5055。答:12分钟能走到学校。理由是我们学过126=1223。我不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来,学生思维的敏捷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我惊喜不已。 二、教学生学会猜想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

4、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从练习中获得新知,这就需要孩子学会猜想与验证。教学约数、倍数这一章有一组习题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3和5、13和6、9和10、8和11。学生在解答后一般很容易得出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这时老师抛出问题:当两个数是什么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呢?学生的猜想是:当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的时候。由于受上题倍数关系的影响,学生得出这个结论也很正常。这时千万不要批评而是

5、表扬这位同学的大胆猜测,猜测使成功更近了一步!并让他与其他同学一起根据这个假设去探讨、去思考、去验证。各抒己见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8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不是80而是40呢?从而推翻这种假设,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再引入了解各自因数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找到真正的结论。原来是当两个数的相同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能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将让学生受用一生! 2013-07-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