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78719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朱渊清文物在1995年第1期发表了荆州地区博物馆撰写的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一文, 最早介绍王家台发现“易占”简的消息,并公布了其中三卦的内容。其后读到连劭名H、李家 浩坦、李零3、王明钦4、王宁5、邢文血诸先生大作。2000年8月,有幸在北京达园“新 出简帛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听到并拜读了王明钦先生大作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会上 会后又陆续读到王葆玹7、廖名春8、林忠君9、连劭名顷诸先生大作。各位先生都明确 认 为王家台易占即是归藏。归藏的重新发现可以说是新出土文献的最重要收获之一。据介绍典,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 字数约4千余

2、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 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在这批竹简中, 共有70组卦画,其中16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54种。卦画皆以一表示阳爻,以 八表示阴爻。卦名有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实际卦名53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 竹简有两种,一种宽而薄,而另一种窄而厚。因此,我们推测,这批归藏有两种抄本。秦 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帛 书周易及今 本周易大部分相同。这批归藏简实际是有两个本子。但因为并没有更详细资料的说明,所 以我们讨论问题 暂时还只能不考虑这个因素。王家台归藏有师卦:“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殳占口口口口口 439 口龙降于 天

3、而口口口远飞而中天苍口。”121“殳占”,当作“支占”,“支”即“枚”字省写,文献中有“枚占”、“枚筮”。李家 浩回、连劭名M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穆王 天子”,李家浩怀疑是“穆天子”先误作的 “穆王子”,因文义欠妥,后人在“王”字后又妄增“天”字 M。此条内容亦见于太平御览卷85弓|: “昔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不吉。曰:龙降于天, 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这点许多先生也已经指出。李家浩还将庄子大宗 师陆德明释文所引的“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 一句与此条相连缀,以为“原文似应当作昔 穆天子筮出于西征,而枚占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 M。穆天子西征故事见于穆天子传。穆天子传5

4、篇,是关于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 西王母的故事。周穆王好巡守,得盗骊、绿耳这样的好马,命造父为御手,以观四荒。北绝流 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穆天子传系西晋初汲冢所出书,时人郭 璞为这部书做注。对于 穆天子传的性质后来颇多争论,或以为是实录起居注类,或以为是小说类。笔者数年前曾作 集释B,以为穆天子传虽非信史,却有本事(尤其是卷1、卷2,多可征信),实是战 国初魏方士敷衍周穆王故事而成。穆天子西征卜而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云云,与穆天子传 所记诗歌颇 类。如卷2西王母为穆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 自出。道里修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道里修远”与“道里悠

5、远”,用字都几无区别。因此怀疑归藏 成书与穆天子传有关。细绎已获披露的王家台秦简归藏原文,确如所疑。今举二例证明。王家台归藏有讼卦:讼曰昔者口口卜讼启口口口口。”穆天子传卷5181: “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口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口于启室。 天子筮猎萍泽,其卦遇讼。逢公占之,曰: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口,宜其正 公。 戎事则从,祭祀则喜,畋猎则获。”王家台归藏说讼卦,出现了 “启”,应该是指夏启,这就与穆天子传论及穆 天子占筮讼卦前后本事相符。穆天子入观夏后启之所居,并入于启室。(“乃口于启室”, “口”当从郭璞补“入”),随后筮猎太室山下之萍 泽,而得讼卦。穆天子传卷5“以观夏后启之所居

6、”,郭璞注:“疑此言大室之丘。嵩高山,启母在此 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 上有启石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此言”,邵本 作“社宫”。“大室”,诸本或作“太室”。“子”,诸本或作“夫”。“故”,邵本作“改”。 启 石,道藏本作“启室”。郭璞注穆天子传,还注了山海经,洪颐煊曰H1: “艺 文类聚六十二引归藏曰:昔者夏后启葬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睿台于水之阳。山海 经海外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 也。 是说此事。” “明启亦仙也”,当如陈逢衡所说“是郭注添设,非归藏本文” 201夏启出生故事,史传颇多记载。尚书益稷:“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 呱呱而泣。”

7、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十月,女娇生子 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汉书武帝纪颜注引淮南子:“禹治鸿水,通轩 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 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绎史卷 12引隋巢子与此略同。檀萃穆天子传注疏引淮南子并曰2U: 夫启亦登仙者,言夫禹及子启皆登 仙也。一统志嵩山三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以其下各有石室也。启母石在嵩山麓启母庙檀萃直以启生故事释穆天子传,遭陈逢衡驳。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曰221: “穆 传但言观夏后启之所居,亦犹升昆仑观黄帝之宫耳。或当曰后启有

8、事嵩高,因而建室, 遂成古制,历代不废。穆王游此故观焉,并无怪异。郭乃以启母石为言。此事亦见隋巢 子, 然皆妄诞不足信。案淮南修务训言禹生于石,高注:禹母感石而生。今又云启母化石 而生启,则是夏禹二代皆出于石也,殊非事实。”陈逢衡又批评“洪引归藏二条皆与此事无涉。” 231山海经海外西经郭注引归 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此条也非讼卦而当是明夷卦。 王家台归藏多次出现夏后启卜筮,其明夷卦:“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乘飞龙以登于天 而殳占口口口”。正与郭璞注山海经海外西经引归藏郑母经同。洪引山海经海 外西经郭注虽非关此条,但亦证明郭璞利用了确有来历的归藏注穆天子传、山海 经。启生故事或为

9、郭璞注明“夏后启之所居”而添加,后人又因此更牵涉启筮 飞龙登天故事, 然新出土王家台秦简确实证明,王家台归藏之讼卦与夏启事相关。归藏之讼卦, 本事来自穆天子传,并无可疑。王家台归藏有大壮卦共两条,当属两个本子。“大口曰昔者口 408 口隆卜将云雨而殳占困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 口 196。”“壮曰昔者丰隆口 320。”穆天子传卷2:“而封口隆之葬,以诏后世。”“封”原作“丰”,洪颐煊曰24 “山海经西山经注,水经河水注俱引作封丰隆之葬,后世传写脱丰字, 注隆上字疑作丰六字本后人校者之文,今本误羼入注中,正文封伪作丰。今依注改 正,而注中姑仍其旧。”翟云升云25:“注疑作丰者,明言隆上缺文,缺文之

10、上固 是封字,故注封云云。山海经西山经郭注引此直作而封丰隆之葬,水经注一 同。后人传写不以丰当缺文而易封为丰,误矣,今改正。”顾实从之,且 英 “虽郭、郦二氏容有臆增,要可知当作封丰二字也。”洪、翟、顾说是,据改,但缺文仍 依旧。又,御览38引此句作“增封于昆仑山上”,陈逢衡谓此“乃约举之辞” 271。郭璞注:隆上字疑作丰。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亦犹黄帝桥山 有墓。封,谓增高其上土也,以标显之耳。诏谓语之。”洪颐煊以“隆上字疑作丰”六字为“后 人校者之文” 281,陈逢衡则谓此六字“当是郭校” 291。“也”原作“地”,从诸本及文义 改。“雷”,檀萃以为当作“云”,谓301:“王逸注楚

11、辞,以丰隆为云师,则注雷 字乃云字之误。”郭璞注:“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今王家台归藏 之大壮又言“口隆卜将云雨”、“大山之云 口”云云,“雷”本作“云”字大为可能。陈逢衡曰典:“郭注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此与夏后启筮御飞龙登 于天,舜筮登天为神一例,疑亦出归藏。郭不注者,偶遗脱耳。”顾实曰曰:“郭注引丰 隆御云之事,盖出归藏文。”郭璞注“而封口隆之葬”,明言“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 今王家台归藏之大壮卦果言丰隆事,可见归藏确与穆天子传相关。要之,王家台归藏内容多出穆天子传,而王家台归藏必成书 于穆天子传 之后殆无疑义。郭璞注穆天子传屡引归藏,涉及学术史上一重要问题,这里亦附

12、带说略。西晋初汲冢出书,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当时众多的学者参与了整 理研究。先后参加整理研究的有荀勖、和峤、谴勋、张宙、傅瓒、束皙、王接、卫恒、王庭坚、 潘滔、挚虞、谢衡、续咸等,杜预也曾研讨过汲冢书的内容,郭璞还为穆天子传作了注。 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 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 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

13、名三篇,似礼记, 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 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 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 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汲冢这批书,多为历史、传说、卜筮、游猎、方物、谈天之书,内容方向大体近,多数书 的成书时间亦非常接近。易繇阴阳卦与周易略同,如郭沫若、王宁241等先生说论,当即是归

14、藏。 王宁先生还以为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合而为 归藏I351o郭璞广注群书,其要者有: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尔雅注、方言注、 楚辞注、三苍注、水经注等,有其个人兴趣原因也1,亦与汲冢书之大体范围近。 郭璞以新出土而性质相关、来历相同之材料,互相印证发明,故其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 等屡引归藏。隋书经籍志载归藏13卷,晋薛贞注:“归藏,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 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汉初已亡”或者只是有散失,桓谭新论尚言“归藏 藏于太卜”;荀勖就是中经新簿的撰者;郭璞引证又屡屡称归藏之具体篇名,则当时应 该尚有传承之归藏。然汲冢书整理总其成者束皙终未以易繇阴阳卦即是归藏。2002年8月13日11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4。21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31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一一“数字卦”的再认 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6。41王明饮归藏与夏启的传说一一兼论台与祭坛的关系及钧台的地望,华学第3 辑,紫禁城出版社1998/11。王明钦另有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文(一剑集,1996, 中国妇女出版社),惜笔者至今未见。51王宁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