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786639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 在证据法中也是规定了,证人在出庭作证是正确认定案件的内在要求、同时证人在出庭作证时也是需要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受害人、被告人以及辩护人的询问和质证,同时法院以及审理人员也是会在听取并查实了证人的证词后,才是会做出了最公证以及最合法的判决。 一、证据法中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什么?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有下述三个方面的要求: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尽最大可能识别伪证或者有明显瑕疵的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首先需要确认的就是,

2、该证人是否确系法院所传唤的证人,而这就需要该证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即法庭负有一定的告知义务,告知出庭证人应当诚实作证,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证人作伪证不但会损害某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阻碍法院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错判、误判,降低司法权威。因此,为了督促证人诚实作证,法律对于作伪证设定了相应的不利后果。证人、鉴定人作伪证的,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应将以上内容告知该证人。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

3、门鉴定。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里有接受占优势地位者观点的倾向,这种倾向无疑会影响证人作证的真实性,因为证人根据他人观点对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进行剪裁和取舍之后,该证言已不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免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诱导、暗示,以及庭审气氛的影响,有必要对证人进行隔离,除了其在庭上作证期间外,其余时间不允许证人旁听案件的审理。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询问证人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的理由与上述理由大致相同,即为了保证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在不正当的引导和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证言。不过有一个例外

4、,如果证人的陈述彼此冲突或不一致,此时,法庭可以组织证人对质,由证人之间互相辩驳,以确认哪个证人的证言更为可信。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证人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l条规定的特殊情形时,经法院准许,可以不出庭,由当事人提交书面证言。二、哪些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因此,证人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在我国,证人作证的通常方式是以书面证言呈交法庭,而很少出庭作证。证人出庭率过低,不仅让庭审的质证辩论缺乏实效,而且对书面证言真假难辨,尤其是关键证人的不出庭,使得对关键证人的质询权无法实现,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质量,进而影响被告人单位也可成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的权益和司法公正。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后也是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的,那么在诉讼的过程中也是会需要证据以及证人证词等材料,同时在法律中也是规定了如果公民对案件内容知情时,需要证人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直接真实的表达出来,在作证时也是不得有任何作为正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