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78549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初中语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X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一、赋分比重非常稳定 在202X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写作考查所占分值比重与往年基本持平,10分的试卷写作赋分多在0分左右,150分的试卷写作赋分多在0分左右,10分的试卷(广东深圳和湖南怀化)和10分的试卷(海南)写作赋分都是4分,也就是说,写作的赋分比重(写作修改和小作文等“小写作”类题目未计入)大致在总分值的4%上下波动。 二、考查方式变化剧烈 在中考试卷上,写作板块的分值比重是最大也是最稳定的,而试题命制却是变化最剧烈的:由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到选题作文的如火如荼,再到近年来命题作文的重新回归,命题者们一直在不断地积极探索和调整,其趋势与特点需要备

2、考师生密切关注。 20X年采用选题作文的试卷共3套(以本报收集到的94套试卷为考察范围,下同),约占试卷总数的36,与202年的34相比基本持平,与202年的2%相比则有所上升。选题作文的好处在于考生的可选空间更为广阔,写作才能的体现也更为充分;其弊端在于有可能使考生彷徨于两者之间难以抉择,增加考生的审题时间。为了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命题人在采用选题作文的考查方式时,大多选取了差异较大的两道文题,比如一道题目为命题作文,另一道为材料作文,尽量拓展考生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命题人大多只为备选文题之一提供材料,另一道则直接出示题目,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阅读量;或者由一则材料引出两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如

3、江苏淮安试卷,以一则材料延伸出“种子的心”和“在考验中(成长、感悟)”两道文题,在最大限度开掘材料内涵的同时,也节省了考生的审题时间。 在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这四类文题中,全命题作文数量最多。在独题式的试卷中,套采用这一考查方式,选题的试卷中,有套至少有一道题目为全命题作文(湖南长沙试卷两道均为全命题作文),可见全命题作文已经成为中考写作文题的主流考查方式。全命题作文重新占据主流的原因大致有两点:首先,全命题作文指向性明确,能有效避免押题和抄袭,能减少考生拟题的煞费苦心,有利于考生集中精力构思行文;评分标准也相对客观统一,有利于阅卷老师客观公正地评分。其次,近几年来,全命题作文在众多命题

4、人的不断调整之后,吸取了话题、材料等考查方式的一些长处,无论是题目的拟制还是材料、提示语的配置,都体现了开启写作思路、拓展写作空间、降低写作难度的积极效用,原本生硬、呆板、僵化的弊端得到了极大改善。 与全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考生的选择余地要更广阔一些,审题时间又不算太多,既便于考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文体,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才情和特长,同时也有利于避免考生的宿构,有利于教师评判,因此在中考试卷上占据的地位仅次于全命题作文,一共有30道。 话题作文曾因为限制少、易打开考生思路而深受欢迎,在202X年达到了顶峰,但是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话题作文也使许多文体不明、内容空洞含混的

5、考场作文大行其道,给阅卷老师增加了评分难度,对于学生文体训练也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命题作文经过不断改善,也具备了话题作文灵活、开放的长处,话题作文原来具有的优势也就不再独到。优势渐失,弊端日显,因此自20年以来,话题作文在中考试卷上的地位日趋下降,风光不再,主要以备选文题的形式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资料显示,今年的独题式试卷中仅有5套采用话题作文这一考查方式,倒是在选题式试卷中,4套试卷有21套选用话题作为备选文题。 材料作文是几种文题里难度较大的一类:它对初中学生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的几率较高。正因如此,材料作文在中考试卷

6、上是出现概率最低的一类,独题式试卷仅有套采用这类文题,选题式试卷有1套将其作为备选文题。值得一提的是,在采用材料作文这一方式考查写作时,有的命题人会标注出材料的中心语句(如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或者附上点明材料主旨的提示语(如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以此向考生暗示写作方向,这样一来,材料的模糊性大大降低,中心指向明确,考生审题、立意的时间也节约不少,体现了命题人为尽量突出文题优势并力避其弊端而作出的诸多努力。 材料、导语、提示语的有无也是中考写作命题的一个关键课题。有的命题人认为,附上一段优美而寓意深刻的材料,或者在题目中给予考生必要的引导和提示,有助于引导考生寻找最佳的切入点,迅速打开

7、写作思路,激发其创作激情。有的命题人则认为,省略这些内容可以尽量避免考题的“撞车”,同时可以避免对考生的限制和误导,没有思维的限定,考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写作空间,可凭借自己的才情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有利其发挥。从目前的考查情况来看,有材料或者提示语的题目仍占主流,看来多数命题人还是认为在试题中提供一些启示较为可行,相信这一内容仍将是今后各地命题人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选材范围更广,文体要求渐增 从选材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在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关注考生的自我表达。在10多道文题中,带有“我”或“自己”字样的题目有32道,如那一次,我很感动(安徽芜湖)、 ,我的最爱(福建莆田)、刹那间,我发现

8、了自我(广东深圳)、给自己一个 (贵州黔东南)、我很幸运(江西省)、伸出自己的手(山东潍坊)等等,如果再加上导语和提示语中强调自我的题目,以及虽然没有这些字样但隐含自我的题目(如江苏镇江作文题心中早想说一句、贵州贵阳作文题沉醉于 的世界),那么这个数字将是非常惊人的,可见各地命题人对于课标中“(考生)应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极为重视。 关注“我”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我”独特的人生体验、生活感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便于其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所以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除了认真学习课文,扩大阅读面、知识面以外,还要学会

9、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表达个人见解;另外,也要珍惜个人的独到感受和体悟,学会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心认知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2.充满语文韵味和美感。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带有文学美感的命题,更容易唤起考生的心灵共鸣,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其写作空间也更加开阔。因此,充满语文韵味和美感的试题一直是中考试卷上的一个亮点,如送你一轮明月(湖北宜昌),形象而有诗意;让我们奔跑起来(江苏连云港),富有青春活力;文学是灯(江苏无锡),诗意盎然。而饱含真情实感、富含文学意蕴的材料和导语就更多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 一道道美丽的试题在提醒我们,汉语是美丽的,语文是

10、美丽的,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培养自己的美感,保持一颗敏锐感受美好事物的心灵,这样才能在笔下诞生出美丽的文字。 3.倡导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要使同学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课标大力推行的教育理念。各地命题者在这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202X年的各地文题涉及品德、励志、关爱、感恩、求善、友情、亲情等多项内容,真挚情谊饱含在作文题目中,成为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亮点。如伸出你的手(山东潍坊)、谢谢你,为我助跑(浙江丽水)、取暖(浙江台州)、亲切的怀恋(辽宁大连)等等,都在引导考生关爱他人,培养真挚的情感,让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

11、和追求,鼓励考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念与生活态度,远离灰暗,不惧困难,乐观向上。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自立的意志品质,远大的理想,真挚的情感这些都是语文教育极力倡导的,也将继续成为以后中考文题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观念与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不仅仅是写作的要求,更是生命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 在文题的要求部分,除了字数限制和不得泄露真实信息之外,最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对文体的要求。虽然今年的大部分试卷仍然规定文体不限,但明确对文体作出要求的试卷数量明显上升,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命题者对于近年来中考作文“淡化文体”的负面影响有了实质性的纠正举动。这也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加强文体意识,熟练掌握各种文体所应具备的特点,避免笔下出现“四不像”的作文。编者结语:对本年度中考试卷的回顾至此就告一段落了。这是一项内容庞杂的工作,限于资料的数量和研究的时间,其中可能有不少疏漏,在此权当引玉之砖,欢迎广大读者对此提出宝贵意见。从实用角度考虑,同学们阅读本文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近年来的试卷,以便从中汲取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预祝大家学习进步,来年中考取得理想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