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78281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吴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2.反复诵读,背默全

2、文。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介绍作者、作品(投影)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

3、。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 本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秀美风光(秋景),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

4、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二、研读课文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重点生字词:猛浪若奔(bn) 干转(zhun)不穷 轩邈(xun)(mio) 泠泠(lng)(lng ) 缥(pio)碧 鸢(yun)飞戾(l)天横柯(k)上蔽 有时见(xin)目 窥(ku)谷忘反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学生竞读,教师点拨。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

5、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第四,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齐读课文,读出情感。2.讨论合作,疏通文意。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划疑难词句,质疑讨论。集体质疑,教师点拨。复述主要内容3.强调重点:重点字词:缥碧、奔、负势竞上、轩邈、千转、经纶、柯、忘返、现日、戾通假字: 千转:通“啭”,鸟叫声。反:同“返”,返回。见:通“现”,出现。词类活用: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

6、向西。若奔:形容词作名词,飞奔的马。轩邈:名词作动词,向高处生长,向远处伸展。重点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三、课堂训练完成同步练习,自主学习(1)(2),读读背背(1)。背诵妙语佳句,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翻译课文,从而了解了课文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解释。下节课,我们将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五、布置作业:整理,理清知识点 。熟读课文,并整理译文,掌握重点字词

7、。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深刻领会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翻译了课文,今天我们将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全文的思想内容。二、整体感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1.本文主要描绘了作者由富阳至相庐的见闻,旅途风光的特点是什么呢?( 或说作者获得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的特点是什么?山的特点呢?明确:水:清、急 山:高、险三、精读理解(生讨论,师点拨)(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

8、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二)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明确:从“水皆缥

9、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2、先读“异水“部分。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明确:写水,突出“异”。写水色、水清、水急。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

10、形象。3、再读写“奇山”部分。作者怎样写“奇山”?明确:文中写“奇山”部分,首先从形状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音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泉声、鸟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最后从明暗的角度写山林中“在昼犹昏” 以及“有时见日”的神奇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4、悉心体会,感受作品的情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

11、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a.学生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明确: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补充: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

12、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司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b.我们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感受因人而异,富春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吴均产生退隐之心,但更应该使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产生积极进取之心。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旅行一定收获不少吧!既饱览了这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美景,又结交了这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朋友吴均。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好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请学生在理清文章整体布局,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想象富春江的美景,稍作准备后齐声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1、准确背诵并默写课文。2、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