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78240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2-27 11:49:00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

2、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David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spatialandtemporalarrange

3、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

4、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eeyes(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

5、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bodylanguagebodv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头不算摇头算”。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同意接受”。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其意思也大相径庭在美国及欧洲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好”或“是”,但一位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谈判结束之后,在签订合同时向对方作了OK手势后却发现日本

6、商人的态度突然变了。在西方人看来,OK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但日本人却理解为“他在向我们提出要钱的暗”;因为在日本,OK手势就像硬币形状一样,表示“钱”的意思。法国人理解OK手势为“零”或“不值钱”,在德国和巴西等国,这一手势是非常粗鲁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的。例如:中国人在对人讲话时,为了防止唾沫外溅或口臭,用手捂住嘴,英语国家的人就误以为他们在说谎话。中国人认为女子拿杯子时小指弯曲很优雅,英语国家的人则认为这有点故作优雅,是表示我不想弄手、不能乱摸东西的意思。有些体态语则是英语文化中所独有的。如英语国家的人

7、用不断转动手上戒指的动作,表示情绪紧张或不安。英、美、加等国家的人是面对开过来的汽车,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后晃动。这些行为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所以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应明确各种非语言行为的确切涵义,有利于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身体行为还包括交谈者之间的距离。在美国和大多数北欧国家。人们相互之间交谈的距离是1836英寸。而亲密朋友之间交谈的距离是618英寸,拉丁美洲人之间交谈的平均距离则是618英寸,这个距离对非拉丁美洲血统的美国人来说是关系密切的表现,因此美国人认为拉丁人热情冲动,傲慢专横,办事性急:而拉丁人则认为美国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性格孤僻。事实上,在拉丁美洲人看来,触摸是

8、一种“谈话”的方式,见面时拉丁人触摸表示问候“喂”或作为一种请求的方式,如“我能和你谈谈吗?”。在拉美国家里,妇女见面要相互触摸、亲吻和热烈拥抱,男子也是如此,然而非拉美的男性和女性几乎从来不像拉丁人那样相互触摸,初次见面时,只是相互点一点头或轻轻握一下手。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尽相同,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误解屡见不鲜,这种误解甚至会造成沟通受阻,谈判失败,合作受挫。由此可见,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12时间、空间安排 英

9、美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tangibility)的东西。英美人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特讲究计划的周密性。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为必要的礼貌行为。与英美人打交道守时至关重要一例如你在美国念书,不按时交付作业,教授可能因此降低你的作业分数,甚至拒绝批改你的作业。与外商打交道,能否遵守期限,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团体或个人的信誉与利益有时还牵涉到法律责任。时间、空间安排就是社交规范的无声的语言,如在中国文化中,主为“上”,为“先”,为“正”,副为“下”,为“后”,为“偏”,主要人物通常走在人群的前面,坐在最前排居中,宣布开会后第一个发表讲话,其他人依职

10、务或重要性依次向后排。但中国的座次安排有时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如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左为上:。“右为下”,男左女右就是历史传统中男尊女卑的遗风,但通常的国际惯例却是“以右为上”,其他还有“居中为上”,“前排为上”,“面门为上”等,因此在谈判厅,通常使用横桌,客人面门为上,主人背门为下,首席谈判手居中,如有翻译,翻译居主谈右侧以示尊重,其他人依重要性依次向两边排列。用汽车接送客人也是交往中极常见的活动,汽车中座次的安排同样体现着对客人的体贴关心和尊重。以双排五座小车为例,通常副驾驶座因其遇到事故时危险系数相对较高通常属于保镖或秘书,而客人通常坐在最安全的后排司机对角线位置。如果是私家车主人亲自接送

11、的话副驾驶位不能空着,因为这是对主人的不敬把他当司机看待。 2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交际系统和语言交际系统,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也不一致。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情绪和态度的表露。然而,许多人以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语言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

12、适性和可接受性,却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因此,学习者在把英语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体系,因为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它们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学习非语言交际体系并不容易,因为非语言交际所体现的文化是如此之多,文化学习的障碍很多情况下是非语言的而不是语言的。 总之,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要求非语言行为的得体,以达到正常的交目的,而“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原则。 【参考文献】 1Samovar,keta1UnderstandingInterculturalCommunicadonMWadsworth1981 2王扬,李永生英语副语言特征探析阴山东外语教学19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