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78117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 湖北省枣阳市梁集中学 廖万志 王春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白上网要加强自我保护的原因及方法,谨记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案例、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遵守网络规则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难点:网络交往自由的有限性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网络交往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社会阅历比较肤浅,辨别是非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够,容易沉迷网络而难以自拔,给自身、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同时对网络规则认

2、识不足,存在为所欲为的“网络绝对自由论”。因而教育引导中学生正视网络的两面性,激发遵守网络规则自觉性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做到科学上网、依法上网,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显得迫切又现实。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剖析法、探究学习法等。教学设想 本课设计以“网络交往”为主题,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以鲜活案例和典型素材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遵守网络规则,落实行动为落脚点,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剖析、探究学习等方法,将教学过程分成激情导入主题探究(2个主题、5个活动)总结梳理(谈收获)拓展深化(2个延伸)四个环节,力求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开放课堂,促进高效课堂的达成。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

3、新闻链接天猫网购被“钓鱼” 提问: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生:网络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处处充满陷阱,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师:网络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那么我们应怎样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我们享受健康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设计意图:网购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淘宝、天猫作为知名网购站也是家喻户晓,不少学生知道2013年“双11”淘宝网收入奇迹班地创历史新高,学生对知名网站警惕性不高,用“天猫网购被“钓鱼”新闻,会让学生情绪上由惊喜突然升级为吃惊,能吸引学生迅

4、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名网站怎么也会有陷阱?我们该如何避免网络的侵害呢?”这种质疑也正是本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归纳得出网络具有两面性,网络处处有危险。并将教学目标明朗化:“我们应如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呢?”过渡自然,充满激情,主旨鲜明。)(多媒体展示)课题:第六课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主题探究:探究点一:学会自我保护活动一:奇思妙想猜结局 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夏雪会见网友(多媒体展示)各抒己见:1夏雪能与网友见面吗?为什么? 2夏雪会见网友,剧情可能会怎样发展?这些结果会对夏雪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3假若你在现实生活中遇

5、到问题,可以向谁求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合情合理,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展示其中“上当受骗”结局,让学生分析:(1)夏雪为什么会上当受骗?(2)夏雪上当受骗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网络交往对象有具有隐蔽性,使我们难以认识庐山真面目,他们在网上可能表现得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或许出于真心,也可能故意伪装起来以骗取我们的信任。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设计意图:QQ聊对青春期的中学生充满强烈的诱惑与好奇,它既是广泛交友的广阔舞台,倾诉心理话、畅所欲言的寄托地;又是沉迷、依赖、容易上当受骗的伤心场。电视剧家有儿女是中学生

6、百看不厌的青春成长剧,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剧情本身就能极大吸引学生观看的欲望,再加上直观形象、互动醒目的视频音频效果,学生兴趣倍增,对于学生熟知的话题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因而通过各抒己见、自主分析,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并可能联系自身体验或生活经验去合理想象、推测、假想,设计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最终归纳出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教师将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入:“夏雪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给我们什么启示?”让设问更有深度和梯度,思考更具挑战性和思维量。)活动二:忐忑不安求帮助(多媒体展示教材P73页

7、小齐的故事)实话实说: 1小齐如果长期沉溺其中,会有什么后果? 2小齐如果想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有哪些正当的渠道?3假若你是小齐,看过黄色网页后,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学生讨论后出主意。教师小结:网络诱惑时时在,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清醒认识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并自发思考“面对网络色情的诱惑,如何控制青春的萌动,构筑青春的防护墙?”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求索,从而悟出:必须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心理想法得以真实的倾诉。)过渡:网络就像假面舞会,你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

8、。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的思想纵横驰骋,甚至可以在网上自封将军,指挥千军万马。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呢?探究点二:遵守网络规则活动三:网络自由亦有度(多媒体展示)辩论网络自由有没有限度?学生分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在辩论中,发现学生对网络交往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的认为QQ聊、论坛发帖、收发邮件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网上想看啥信息包括黄色信息都可以,非常自由,无拘无束;有的则从网络诈骗、不文明语言、不良信息危害等反面入手,各抒己见。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正反双方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去认知、体会,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网络交往虽然没有时空的限度,但有语言、思想

9、观点、信息等的界限,要遵守网络规则。)活动四:群策群力编公约第一步:分组讨论,拟订公约;第二步:交流汇报,展示公约;第三步:拟定班级网络公约。同时多媒体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编写班级网络公约,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培养“享受健康网络交往”的情感,增强自信和公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能形成示范效应,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网络要守道德规则:(法律条文网见课件)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网络规则,增强践行网络规则,争做文明网民的自觉性。)活动五:网络

10、规则不可违新闻链接熊猫烧香病毒提问:这则新闻让你明了什么?生:上网要遵守法律。(多媒体展示)上网要遵守的法律:(法律条文网见课件)学生齐读。总结梳理: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教师结合板书设计(多媒体缓缓展示)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结合板书可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加直观、清晰,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拓展深化 : 出谋划策我能行 1你认为怎样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为了繁荣网络文化,过健康网络生活,2011年10月,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正式开通。为此,主题班会推出了我承诺 我践行的倡议活动。

1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补充一条冲浪网络规则。我承诺 我践行不偷窥别人的文件,不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在聊天室里,要用文明语言,不辱骂他人;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巩固新知,学以致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训练结果来看,第一题学生普遍能答出书中的观点,说明学生对教材掌握比较到位,但课本外的观点学生想到的很少,说明学生的知识视野欠缺和知识的拓展能力欠佳,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待培养。)结束语:同学们,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网络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文明的网络使者,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吧!让我们宣誓:(多媒体展示:班级网络文明公约)(设计意图:进一步升华主题,

12、发出号召,寄托希望,通过郑重宣誓,增强学生增强网络规则的自觉性。)教学反思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学始终以实现学生学会网络交往为宗旨,淡化教师说教和理论灌输,精心设计五个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家有儿女中夏雪会网友、小齐的故事等让学生换位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合作制定网络公约等,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2紧扣学生生活,精选教学素材。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出发,选用“天猫网购被钓鱼”、“熊猫烧香病毒”等典型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心理和情感上引发了对构筑网络安全和加强自我保护的强烈意愿;同时,教师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小齐的故事”、拓展训练中结合自身谈网络交往的方法、补充冲浪网络规则等,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可操作性。3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中恰当选用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方法,符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合作态度、答问结果等,老师不失时机地使用如“非常棒”、“有创意”、“答的好”“试试看”、“说下去”等进行评价,激励、引导、唤醒学生。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梁集中学 441200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