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77455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复习讲义第7课时 赵普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词句的翻译。3、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一)字音互写阖户:箧:wchu:牍:薨:(二)重点字词释义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三)一词多义以:(1)用;(2)把;(3)把 为:(1)做;(2)作为;(3)做私:(1)连词,不译;(2)私下,偏爱;(3)自己(四)朗读节奏划分1、每 / 归 私 第2、跪 而 拾 之 / 以 归3、普 / 性 深 沉 / 有 岸 谷4、他 日 / 补 缀 旧 纸5、普 / 又 以 其 人 奏(五)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2、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6、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二、问题研讨1、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赵普哪两

3、件事?2、请用原文回答:(1)宋太祖劝赵普读书的原因是:_(2)读书给赵普带来的益处是:_3、“阖户启箧取书”中“阖”有什么作用?4、课文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5、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并说说其作用。6、请说说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三、中考链接: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既薨 (2)普颜色不变(3)每归私第 (4)碎裂2、翻译下列句子。(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以天下事为己任3、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尝奏荐某人 / 为某官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答:_5、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

4、人?答:_6、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四、知识迁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

5、的同伴说: “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中济,船破,皆游 (全,都)(2)曰:“何不去之?”(除去,抛弃)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之氓咸善游。(永州的百姓都擅长于游泳)(2)汝愚之甚。(你太愚蠢了)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描写方

6、法。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原因: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二)默写1、沉舟侧畔千帆过,_。 2、_,直挂云帆济沧海。3、但愿人长久,_。 4、蓬莱文章建安骨,_。5、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_,_。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7、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_。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_。8、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_,_。9、长风破浪会有时,_。 10、_,风正一帆悬。(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千里共婵娟 4、中间小谢又清发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所谓伊人,在水一

7、方 7、略 8、略 9、直持云帆济沧海 10、潮平两岸阔)08届语文中考复习讲义第8课时 两小儿辩日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词句的释义。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一)填空本文选自_,列子,名_,_家学派代表。(二)重点字词释义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三

8、)一词多义其:(1)代两小儿辩斗;(2)太阳;(3)这样做;(四)古今异义词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五)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我 以 /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 日 中 时 / 远 也2、日 初 出 / 大 如 车 盖,及 日 中 / 则 如 盘 盂3、此 不 为 / 远 者 小 / 而 近 者 大 乎?(六)翻译下列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日初出沧沧凉凉,而其日中如探汤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二、问题研讨1、两小孩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辩斗?(答: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理

9、由是什么?(答: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一儿曰:“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理由是什么?(答:日初出沧沧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这则寓言故事有何寓意?三、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日中则如盘盂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例如: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6、两小儿能对

10、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四、知识迁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

11、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 雪骤(zhu) 差可拟(n)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

12、王凝之的妻子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_;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二)默写1、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以乐观旷达的胸襟面对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2、_,归雁入胡天。3、浊酒一杯家万里,_。羌管悠悠霜满地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句子是:“_,_。”6、山水花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国都沦陷之时,杜甫借花鸟抒悲痛之情:“_,_”(春望);弃官离职之时,龚自珍借落花吟报国之志:“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