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77380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筒结构大优化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核心筒与外围框架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内部空间的灵活性成为目前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超高层结构的经济性控制往往都是一个难题,益恒兴小编搜罗了其优化要点如下:1、 减少核心筒内部小墙肢的数量核心筒内部小墙肢对结构整体刚度和受力贡献不大,在保证结构成立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梁的承载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内部小墙肢的数量。2、 控制墙厚控制核心筒墙体厚度。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以及墙体稳定性要求前提下尽量减薄墙体厚度。例如:7度区,150m200m的超高层建筑,筒体外墙厚度350600mm为宜,应根据轴压比由下而

2、上收进。内筒墙体基本可取200mm。3、 加强区以下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底部加强区以下的约束边缘构件可调整。根据高规条,底部加强区以下(即负一层和负二层)均可做构造边缘构件,为保证嵌固端边缘构件纵筋延续,负一层边缘构件的纵筋同第一层,但箍筋可以按构造边缘构件控制。负二层及以下层可全部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而且抗震等级可按规范要求降低。4、 核心筒角部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根据高规条,底部加强区以上的核心筒角部也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应注意根据轴压比调整箍筋配置,以及非阴影区长度。5、 控制框架柱截面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柱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取高。框筒结构中的绝大部分框架柱都是构造配

3、筋,减小柱截面也就减小了柱配筋。6、 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框筒结构中,下部框架柱由于截面较大,剪跨比往往都小于2,属于短柱,其体积配箍率不小于1.2%,随着楼层往上柱截面的减小,在某一层以上,框架柱的剪跨比将大于2,此时应根据轴压比计算结果来确定柱的体积配箍率,精细化柱箍筋配置。7、尽量不要设置内柱如必须设置,则内柱与核心筒距离不宜太小,否则内柱与内筒间的框架梁剪力会非常大,受力不合理。8、 次梁的布置形式次梁的布置应沿内筒向四周发射布置单向梁,如下图所示。这种方式传力途径清晰效率高,有利于控制主梁高度,确保结构净高。9、 平面外的梁按次梁设计一端与核心筒平面外连接,另一端与外围主梁连接的梁,应按次梁设计。目前PKPM还无法自动修改,须手动调整抗震等级。最新版本的YJK已可以在参数设置中自动实现此功能。10、 控制角部楼板加强范围根据高规条,角部加强区域满足规范要求即可,不需要人为放大,也不需要以板块为单位,即可以在一块板内标注加强区域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