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77347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函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角函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角函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角函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角函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函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函数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单位圆的概念以及有向线段的概念.2.掌握诱导公式一的3.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二)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单位圆、有向线段来解题.2.正确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表示出来,即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3.能够根据诱导公式进行角的转化.(三)情感目标: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拓展思维空间.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用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难点:正确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三角函数

2、值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清楚单位圆的概念,有向线段的概念,本节内容中的有向线段与坐标轴是平行的,使学生弄清楚线段的正负与坐标轴正反方向之间的对应,以及线段的数量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对于理解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二)教具准备幻灯片1张:多媒体课件:课本P19图1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单位圆,角的终边,标出单位圆与角的终边的交点P(x,),过P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M,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角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边讲述边作图,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四、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前面我们研究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

3、的符号,今天为了大家这节课能够顺利完成一些有关题目,我们首先得掌握一个基础公式。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呢?针对这个问题,课本上给了我们一组诱导公式。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由此得到(公式一): sin(+k2)=sin ,cos(+k2)=cos ,tan(+k2)=tan ,其中k.利用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题简单的例题.例: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 sin 148010;(2)cos ;(3)tan(-).解:(1)sin 148010=

4、sin(4010+4360)= sin 40100.645;(2) cos =cos(2)=cos=;(3) tan(-)= tan(-2)=tan=.除此之外,我们前面还分析讨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这些内容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之上的,这些知识在以后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内容时,是经常、反复运用的,请同学们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记忆.之前对于角的各种三角函数我们都是用比值来表示的,或者说是用数来表示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提问与学生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所学知识加以回顾,进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把本节课需

5、要的相关知识先进行解释,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三角函数线的位置与角所在的象限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讲解新课之前做好知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新概念教学:我们首先建立下面的坐标系:在观览车转轮圆面所在的平面内,以观览车转轮中心为原点,以水平线为x 轴,以转轮半径为单位长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 点为转轮边缘上的一点,它表示座椅的位置,则由正弦函数的定义可知,为了几何表示的需要,我们先来看单位圆的概念:以原点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的圆称为单位圆.单位长如1 cm、1 dm、1 m、1 km等等,都是1个单位长,它们的单位虽不同,但长度都是1个单位长.即单位圆的半径是1(个单位长).(使用多媒体课件,教

6、师边叙述边作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单位圆,设任意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x轴的正半轴与单位圆相交于A(1,0),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A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平行于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设它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显然,线段OM的长度为x,线段MP的长度为,它们都只能取非负值.当角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我们可以把OM、MP都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如果x0,OM与x轴同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图、图中的OM从O到M运动,让学生看清楚后再“定格”,运动的方向说明与x轴同向),规定此时OM具有正值x;如果x

7、0,OM与x轴正向相反(即反向),(将课件上图、图中的OM从O到M运动,让学生看清楚后再“定格”,运动的方向说明与x轴反向),规定此时OM具有负值x,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OMx.如果0,把MP看作与轴同向,规定此时MP具有正值;如果0,把MP看作与轴反向,规定此时MP具有负值,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MP(与前面所述相同,谈到MP与轴同向或反向时,仍作从M到P的演示,让学生观察),由上面所述,OM、MP都是带有方向的线段,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于是,根据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就有这两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OM分别叫做角的正弦线、余弦线.类似地,我们把OA、AT也看作有

8、向线段,那么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有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的正切线.注意:(1)当角的终边在轴上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2)当角的终边在x轴上时,正弦线、正切线都变成点.(3)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所以作某角的三角函数线时,一定要先作单位圆.(4)线段有两个端点,在用字母表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时,要先写起点字母,再写终点字母,不能颠倒;或者说,含原点的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不含原点的线段,以此线段与x轴的公共点为起点.(5)三种有向线段的正负与坐标轴正反方向一致,三种有向线段的数量与三种三角函数值相同. 正弦线、余弦

9、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既有教师的动画演示,又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动手,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 设计意图:1、用现实中的例子引入本节内容,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三角函数还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而且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2、 单位圆是三角函数线建立的基石,离开单位圆就谈不上三角函数线,因此单位圆概念的建立是前提。单位圆的概念要着重理解“一个单位”的含义。3、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是用轴上的向量表示的,要明确轴上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线段,用轴上向量的数量表示三角函数值,其长

10、度表示三角函数的绝对值,其方向表示三角函数的正负号。4、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几点:(1)三角函数线的位置;(2)三角函数线的方向;(3)三角函数线的正负; 例题讲解例题:根据下列三角函数值,求作角a的终边,然后求角的取值集合. (1)sin=; (2)cos=; (3)tan=1 (4)sin.分析:(1)已知角的正弦值,可知MP=,则P点的纵坐标为.所以在y轴上取点(0,),过这点作x轴的平行线,交单位圆于P1,P2两点,则OP1,OP2是角的终边,因而角a的取值集合为=2k+,或=2k+,kZ.(2)因为OM=,则在x轴上取点(,0),过该点作x轴的垂线,交单位圆于P1,P2两点,

11、OP1,OP2是所求角的终边,的取值集合为=2k,kZ.(3)在单位圆过点A(1,0)的切线上取AT=1,连续OT,OT所在直线与单位圆交于P1,P2两点,OP1、OP2是角a的终边,则角a的取值集合是=2k+,或=2k+,kZ=k,kZ(4)这是一个三角不等式,所求的不是一个确定的角,而是适合条件的角的范围. 课堂练习:分别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在教学时仍以教师画图演示、讲解为主,同时更多的请学生参与作图,加深印象。此例题主要目的还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线的理解)设计意图 :在前面详细讲解的基础上,此题主要是学生完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小组为

12、单位共同完成。加深理解三角函数线的有关知识。 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单位圆的概念,有向线段的定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这三种三角函数线都是一些特殊的有向线段,其之所以特殊,一是其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二是其与单位圆有关,这些线段分别都可以表示相应三角函数的值,所以说它们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几何表示.以提纲形式对本节重点内容再总结。学习单位圆的目的在于利用它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借助单位圆的直观,探索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于三角函数线的理解,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布置作业;P20-7、10(1)(2)(3)(本次作业只针对三角函数线知识进行巩固,因此,要求学生保质保量认真完成。落实本课时的重点,突破难点,抓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