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77312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年级 学科 被评人 年 月 日一级指标二 级 指 标定性与定量实得分教学思想10分1. 面向全体,平等、民主。 2. 三维目标并重。 3. 立足于学生发展。优9分9良8分8合格6分6不合格教学设计20分4. 准确领会教材意图,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清楚,突出学科特点。 5. 教学内容熟悉,重点、难点明确,并能创造性地整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6. 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安排合理、适度。优18分18良16分16合格12分12不合格教学活动40分7. 环节清楚、结构紧凑,课型功能体现充分。 8. 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9. 注重过程体验和学法指导,

2、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实践。 10.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过程清晰、自然,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11.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实验操作规范熟练。使用普通话。 12. 评价准确、及时,方式灵活多样,重鼓励。优36分36良32分32合格24分24不合格教学效果30分13. 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14. 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正确,表达清楚,有创造性。 15. 知识得到理解掌握,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情操得到陶冶。 16. 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学习经历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优27分 27良24分24合格18分18不合格总体评

3、价总 分等 级评估人:评语 执笔: 注:总体评价由实得总分确定等级,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评价指标说明 (一)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教学导向,是要通过评价,使教师在不断满足评价要求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该评价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一级指标是从评价的角度立意的,它们已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学、教学论概念,而是指与之相联系的要素和要求。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并不是对其内涵的揭示和全部外延的分解,而是根据评价的导向需要设置的应关

4、注的要点。指标相对归类是便于操作,各级各类指标都有内在的关联性。 (二)二级指标对应说明 二级指标对应说明共16条,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配套使用。 1. 知识的广度、深度,活动安排,学习参与,能力训练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 2. 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突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整体性,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3. 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多种能力的形成,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 准确领会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目标明确,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理解准确,认识深刻,并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重点、难点心中有

5、数。过程设计,活动安排,语言运用体现学科特点。 5. 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增、删或改编有关内容,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6. 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时内容安排适量,难易度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7. 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楚,顺序合理,环环相扣,各类课型特点明显,功能体现充分。 8.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配合默契、和谐。 9. 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懂得通过思考、探索、交流、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10. 紧扣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呈现方式和多种活动形式,并

6、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变换;重点切入迅速准确,引导、训练、小结围绕学习重点进行,学习难点突破自然,过程清晰。 11.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根据需要,恰当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学具,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有效性。有效利用实验器材,实验室,操作规范熟练,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 12.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尊重学生体验,爱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成绩,鼓励创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13. 学习气氛活跃和谐,对学科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热情。 14. 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交流,思路正确,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实验操

7、作熟练、规范;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独特,见解独到。 15. 知识训练巩固,能力培养提高落到实处,效果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教育、思想教育。 16. 尊重个性差异,各层都有收获,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 三、评价量表使用说明 本评价适用于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19年级各学科各类课堂教学。授课者,教师、教研员、管理者均可使用。具体要求与操作如下: 1. 做好评课准备与评课记录。 评价人事前要了解所评学科课标对本年级的基本要求,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本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阅读指标说明,理解指标要求;填写评课年级、学科、被评人姓名及评课

8、日期。听课中作好记录,并以之作为评课依据。 2.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定。 评定时,根据教学情况,结合“指标说明”,重点观察各二级指标的达成程度,然后综合认定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优;某些方面尚有不足,基本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良;各项指标均有所体现,但缺陷明显,为合格;大多数指标未达到要求,或严重缺漏,为不合格。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认定后,就在该等级对应的定量分值区间取值,作为该一级指标的实得分。 由于年级、学科、课型的不同,个别二级指标不需要关注,评定时,可以排除,而不影响该一级指标的定性定量认定。 3. 课堂教学总体状况评定。 根据一级指标的实得分认定总体定性等级。定性等级对应的定量取值区间为: 10090分为优, 8980分为良, 7960分为合格, 6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一级指标有一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优,有两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良,多人评定时,取实得分的平均值确定等级。 4. 填写评语。 总结性评价的定性定量评估完成后,评课人还应对课堂教学作描述评价,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并填写在评语栏内。多人评课时,可合议后,指定评课人执笔填写,并署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