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77134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消除方法36743(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5.1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 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 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 的,因此分析液压故障必须能看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对原理图中各个 元件的作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针对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原因需逐一分析, 抓住主要矛盾, 才能较好 的解决和排除。 液压系统中工作液在元件和管路中的流动情况, 外界 是很难了解到的,所以给分析、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要求人 们具备较强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在机械、液压、电气诸多复杂的关 系中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并及时、准确加以排除

2、。5.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法, 它是靠维修人员 凭个人的经验, 利用简单仪表根据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 客观的采用 问、看、听、摸、闻等方法了解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 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具体做法如下:1)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其中包括:液压 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 液压油检测清洁度的时间 及结果;滤芯清洗和更换情况; 发生故障前是否对液压元件进行了调 节;是否更换过密封元件; 故障前后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 过去该系统出现过什么故障,是如何排除的等,需逐一进行了解。2)看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系统压

3、力、速度、油 液、泄漏、振动等是否存在问题。3)听液压系统的声音,如:冲击声;泵的噪声及异常声; 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4)摸温升、振动、爬行及联接处的松紧程度判定运动部件 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总之,简易诊断法只是一个简易的定性分析, 对快速判断和 排除故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5.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出现的故障, 找出故 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 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液压系统图分析法是 目前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它要求人们对液压知识具有 一定基础并能看懂液压系统图掌握各图形符号所代表元件的名称、 功 能、对元件的原理、结构及性能也应有

4、一定的了解,有这样的基础, 结合动作循环表对照分析、 判断故障就很容易了。 所以认真学习液压 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原理图是故障诊断和排除最有力的助手, 也是其它 故障分析法的基础。必须认真掌握。5.1.3 其它分析法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 往往不能立即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 根源,为了避免盲目性, 人们必须根据液压系统原理进行逻辑分析或 采用因果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 最后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 这就是用 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出故障。 为了便于使用, 故障诊断专家设计了逻辑流程图或其它图表对故障进行逻辑判断,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方便。5.2系统噪声、振动大的消除方法(见表 10)表10系统噪声、振动大的消除方法

5、故障现象及原因消除方法故障现象及原因1.泵中噪声、1.在泵的进、出油口用软4.管道内油流振动,引起管管联接激烈流动的噪路、油箱共振2.泵不要装在油箱上,应声将电动机和泵单独装在 底座上,和油箱分开3. 加大液压泵,降低电动 机转数4. 在泵的底座和油箱下面塞进防振材料5. 选择低噪声泵,米用立 式电动机将液压泵浸在 油液中2.阀弹簧所引1.改变弹簧的安装位置5.油箱有共鸣起的系统共振2.改变弹簧的刚度声3.把溢流阀改成外部泄油形式4.采用遥控的溢流阀5.完全排出回路中的空6.阀换向产生气的冲击噪声6.改变管道的长短、粗 细、材质、厚度等7. 增加管夹使管道不致 振动8. 在管道的某一部位装 上

6、节流阀消除方法1. 加粗管道,使流速控制 在允许范围内2. 少用弯头多采用曲率小 的弯管3. 采用胶管4. 油流紊乱处不采用直角 弯头或三通5. 采用消声器、蓄能器等1. 增厚箱板2. 在侧板、底板上增设筋 板3. 改变回油管末端的形状 或位置1. 降低电液阀换向的控制压力2. 在控制管路或回油管路 上增设节流阀3. 选用带先导卸荷功能的 元件4. 采用电气控制方法,使 两个以上的阀不能同时换向3.空气进入液 压缸引起的振 动1. 很好地排出空气7.溢流阀、卸荷2. 可对液压缸活塞、密封阀、液控单向衬垫涂上二硫化钼润滑阀、平衡阀等工 脂即可作不良,引起的管道振动和噪 声1. 适当处装上节流阀2

7、. 改变外泄形式3. 对回路进行改造4. 增设管夹5.3系统压力不正常的消除方法(见表11)表11系统压力不正常的消除方法故障现象及原因消除方法溢流阀旁通阀损坏修理或更换减压阀设定值太低重新设定压力不足集成通道块设计有误重新设计减压阀损坏修理或更换泵、马达或缸损坏、内泄大修理或更换油中混有空气堵漏、加油、排气溢流阀磨损、弹簧刚性差修理或更换压力不稳定油液污染、堵塞阀阻尼孔清洗、换油蓄能器或充气阀失效修理或更换泵、马达或缸磨损修理或更换减压阀、溢流阀或卸荷阀设定值不对重新设定压力过高变量机构不工作修理或更换减压阀、溢流阀或卸荷阀堵塞或损坏清洗或更换5.4系统动作不正常的消除方法(见表12)表12

8、系统动作不正常的消除方法故友障现象及原因消除方法系统压力正常电磁阀中电磁铁有故障排除或更换执行元件无动作限位或顺序装置(机械式、电 气式或液动式)不工作或调得 不对调整、修复或更换机械故障排除没有指令信号查找、修复放大器不工作或调得不对调整、修复或更换阀不工作调整、修复或更换缸或马达损坏修复或更换执行元件动作太慢泵输出流量不足或系统泄漏太大检查、修复或更换油液粘度太高或太低检查、调整或更换阀的控制压力不够或阀内阻尼孔堵塞清洗、调整外负载过大检杳、调整放大器失灵或调得不对调整修复或更换阀芯卡涩清洗、过滤或换油缸或马达磨损严重修理或更换动作不规则压力不正常见5.3节消除油中混有空气加油、排气指令信

9、号不稳疋查找、修复放大器失灵或调得不对调整、修复或更换传感器反馈失灵修理或更换阀芯卡涩清洗、滤油缸或马达磨损或损坏修理或更换5.5系统液压冲击大的消除方法(见表13)表13系统液压冲击大的消除方法现象及原因消除方法换向时产生冲击换向时瞬时关闭、开启,造成动能或势能相互转换时产生的液压1. 延长换向时间2. 设计带缓冲的阀芯3. 加粗管径、缩短管路冲击液压缸在运动中突然 被制动所产生的液压 冲击液压缸运动时,具有很 大的动量和惯性,突然 被制动,引起较大的压 力增值故产生液压冲 击1. 液压缸进出油口处分别设置,反 应快、灵敏度咼的小型安全阀2. 在满足驱动力时尽量减少系统 工作压力,或适当提高

10、系统背压3. 液压缸附近安装囊式畜能器液压缸到达终点时产生的液压冲击液压缸运动时产生的动量和惯性和缸体发生碰撞,引起的冲击1. 在液压缸两端设缓冲装置2. 液压缸进出油口处分别设置反 应快,灵敏度咼的小型溢流阀3. 设置行程(开关)阀5.6系统油温过高的消除方法(见表14)表14系统油温过高的消除方法故障现象及原因消除方法1.设定压力过高适当调整压力2.溢流阀、卸荷阀、压力继电器等卸荷 回路的元件工作不良改正各兀件工作不正常状况3.卸荷回路的元件调定值不适当,卸压 时间短重新调定,延长卸压时间4.阀的漏损大,卸荷时间短修理漏损大的阀,考虑不采用大规格阀5.高压小流量、低压大流量时不要由溢 流阀

11、溢流变更回路,采用卸荷阀、变量泵6.因粘度低或泵有故障,增大了泵的内 泄漏量,使泵壳温度升高换油、修理、更换液压泵7.油箱内油量不足加油,加大油箱8.油箱结构不合理改进结构,使油箱周围温升均匀9.蓄能器容量不足或有故障换大蓄能器,修理蓄能器10.需要安装冷却器,冷却器容量不足, 冷却器有故障,进水阀门工作不良,水 量不足,油温自动调节装置有故障安装冷却器,加大冷却器,修理冷却器 的故障,修理阀门,增加水量,修理调 温装置11.溢流阀遥控口节流过量,卸荷的剩余进行适当调整压力咼12.管路的阻力大采用适当的管径13.附近热源影响,辐射热大米用隔热材料反射板或变更布置场所; 设置通风、冷却装置等,选

12、用合适的工 作油液6液压件常见故障及处理6.1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表15)表15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消除方法(一)泵不输油1.泵不转(1)电动机轴未转动1) 未接通电源2) 电气线路及元件故障检查电气并排除故障(2)电动机发热跳闸1) 溢流阀调压过高,超 载荷后闷泵2) 溢流阀阀芯卡阀芯 中心油孔堵塞或溢流阀阻尼孔 堵塞造成超压不溢流3) 泵出口单向阀装反或 阀芯卡而闷泵4) 电动机故障1) 调节溢流阀压力值2) 检修阀闷3) 检修单向阀4) 检修或更换电动机(3)泵轴或电动机轴上无连接 键1) 折断2) 漏装1) 更换键2) 补装键(4)泵内部滑动副卡1) 配合间隙太小2)

13、 零件精度差,装配质 里差,齿轮和轴同轴度偏差太 大;柱塞头部卡;叶片垂直1) 拆开检修,按要求选配间隙2) 更换零件,重新装配,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3) 检查油质,过滤或更度差;转子摆差太大,转子槽 换油液有伤口或叶片有伤痕受力后断4)检查冷却器的冷却效裂而卡果,检查油箱油量并加油至油3)油液太脏位线4)油温过高使零件热变5)拆开清洗并在吸油口形安装吸油过滤器5)泵的吸油腔进入脏物而卡2.泵反转电动机转向不对1)电气线路接错2)泵体上旋向箭头错误1)纠正电气线路2)纠正泵体上旋向箭头3.泵轴仍可转动泵轴内部折断1)轴质量差2)泵内滑动副卡1)检查原因,更换新轴2)处理见本表(一)1( 4)4.

14、泵不吸 油(1)油箱油位过低(2)吸油过滤器堵塞(3)泵吸油管上阀门未打开(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严(5)泵吸油高度超标准且吸油管 细长并弯头太多(6)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太高,或通油面积太小(7)油的粘度太高(8)叶片泵叶片未伸出,或卡(9)叶片泵变量机构动作不灵, 使偏心量为零(10)柱塞泵变量机构失灵,如加 工精度差,装配不良,配合间隙太 小,泵内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 塞、变量活塞及弹簧芯轴卡,通 向变量机构的个别油道有堵塞以(1)加油至油位线(2)清洗滤芯或更换(3)检查打开阀门(4)检查和紧固接头处,紧固泵盖 螺钉,在泵盖结合处和接头连接处 涂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5)降低吸油高度,更换管子,减 少弯头(6)选择合的过滤精度,加大滤油 器规格(7)检查油的粘度,更换适宜的油 液,冬季要检查加热器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