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771156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夜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月夜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夜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夜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夜教案简案教学设想:注重依循诗歌内容,依托学生生活,发挥想像,真切体会诗歌意境,产生审美感受,得到思想陶冶。并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学习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意境 2、学习本诗的炼字精准 3、了解本诗的曲笔写法4、了解此诗在当时的典型意义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引导学生想像、析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背有关明月的诗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

2、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得出明月能激起人的思念之情。背景介绍:身历安史之乱的杜甫也在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面对似乎能说话,惹人相思的明月,因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月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载,当时杜甫被“安史之乱”叛军俘虏,押到长安,而妻子和女儿因避乱暂住鹿 州。自己被俘长安,生死未卜,妻儿与自己长时间分离,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明月之夜,杜甫看着那一轮圆月,缕缕思绪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二)通过想像,体会意境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注音释义:鹿 鬟(预习完成) 虚幌1、“今夜鹿 州月,闺中只独看。”

3、闺中,指的是妻子。“闺中只独看”这一句,哪个字最能突出杜甫妻子的形象?强调“独”,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或:是一个“独”字,这幅大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我们能具体想像一下他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吗?大家闭上眼睛,和我一起想像:杜甫站在月下,望着明月,想像的翅膀飞到了鹿 州,飞到遥远的妻子那里,那是一个山野里的小村子,小村子的周围长满了许多阴森森的树,在树的包围中有一个破旧的草房,草房前是杜甫妻子那孤独的身影,月光透过树枝的空隙照下来,照在杜甫妻子的身上,只见这个孤独女人正仰首凝望明月,身后,在皎洁的月光照亮下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显得那么清瘦

4、。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夜虫的鸣叫,还有远处传来的不安的几声狗吠。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些什么呢?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似乎又在回忆着什么,她回忆着什么呢?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介绍曾在长安的时光并猜想杜甫妻子此时的心情: 安史之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其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鹿 州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时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同看明月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妻子一人在凄凉孤寂的羌村独看明月,独自回忆与丈夫一起在长安

5、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那一段岁月中,虽然丈夫仕途不畅,生活困顿,但夫妻可以共同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同赏一轮明月,共同商量解决生活困难的办法。那时生活虽然困顿,但夫妻俩会相互体贴,互相关爱,所以可以说,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酸楚,但也不无幸福;虽然有些艰难,但也生活得安宁,她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如今,却只有她一个人独在羌村,看月,孤孤单单;生活的困境,需要她独自一人承担。当房子坏了,需要母亲自己去修补;当家里人的衣服破了,需要母亲一针一线地去缝补;当锅里没米没菜了,需要母亲自己去地里一棵一株地种植母亲必须承担家里所有的负担,更令母亲忧心的是,孩子们的父亲,自己的丈夫,现在何处呢,身体还

6、好吗?在安史之乱中,在那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的日子里,丈夫是死是活呢?这正是她此时独自望月的忧愁啊,当她想到这些,她一定会潸然泪下。(以教师说前句,学生说后句的形式)可是,明明有小儿女,为什么说她是“独看”呢?虽然有小儿女,但他们能理解母亲的心吗?想想这帮天真幼稚的小儿女们,他们面对母亲的忧思,而对母亲的哭泣,也许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做些什么样的事?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与父亲离散后,母亲的辛苦?回扣“怜”字。(炼字)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从“香雾”“云鬟”“玉臂”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你能根据诗句,大体描绘一下吗?教师用语言完整描绘: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明月)动作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语言回扣“独”“怜”(联系资料信息)4、虚:妻子这些独自望月时的可怜场景,诗人杜甫都亲眼看到吗?(想像中,是写)曲笔: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像着妻子独在鹿 州望月时的凄冷形象,不由伤心落泪,于是发出长叹:“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三)典型意义:联系杜甫其诗其人,得出杜甫的思想境界,从而让学生受到熏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名句“国破山河在”“个人遭遇板书设计:月夜悯时伤乱 忧君爱国只独看 忆 怜思 向往 香雾 云鬟 玉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