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9)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76707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 (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9)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 (9)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 (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以前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准确理解父母的爱,增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

2、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实验教材,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悟水平和品读水平。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写亲情的很多文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坚持的课外阅读及做读书笔记,也积淀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对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学生的体验,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

3、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表达“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个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2表达“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个情景的相关段落。3理解“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1理解“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

4、指名读。2、每一个汉字都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什么画面?你会把地震同哪些词联系起来?3、总结:地震是可怕的大地震更是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24万人死亡,83万人受伤;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地震,当天仅余震就发生了14次;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全国截至5月26日12时,遇难65080人,360058人受伤,23150人失踪。而我们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

5、1月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当时30万人受到不同水准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4、当巨大的地震危害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完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设计思路: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二、初步感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要求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2、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3、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请同学们拿起笔读书,边读边标画你认为能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并实行简单批注。(先自学,然后同桌讨论。)(设计思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6、并采用先自读标画,然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内心的独特感受。)三、深入探究:(一)了不起的父亲1、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让同学先读句子,再谈体会。)2、大家都来读一读12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罗列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不直接写36小时?为什么要实行父亲的外貌描写?3、深入文本,研讨解疑。是什么使这位父亲连续挖了36多个小时不放弃呢?“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场景一: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很苦恼的时候场景二:阿曼达和同学们做游戏,腿受了伤,疼得直掉眼泪的时候场景三:现在发生了什么,父亲是怎么做的?(废墟

7、、绝望、阻挡、危险、摇头叹息)教师:对,这就叫“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挖了(学生读书)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他在挖掘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引读:面对这些困难,他停止挖掘了吗?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被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他挖了(男生读书12自然段)眼睛红肿了,布满血丝了,他没有停止,困了,饿了,疲惫不堪了,他没有停止,他挖了(女生读12自然段)是啊,“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位父亲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4、说出心里话,升华学生情感。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说些什么?教师: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顽强的毅力,

8、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废墟,挖着堆满了钢筋混凝土、砖块、碎玻璃的废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出现了!14个孩子还活着!正是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了不起的儿子:1、压在废墟底下36小时,他们究竟是如何度过的?站在废墟外面的我们是无法看到的,那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4个孩子,只有六七岁,他们蜷缩在墙角里,眼前一片漆黑!饿了, 渴了 ,困了 ,他们中有的 ,有的 ,有的 。假如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2、这时候谁的声音出现了?阿曼达到底做了什

9、么?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读书1324自然段)3、学生交流,重点研读16、23自然段。4、为什么阿曼达能够做到这些呢?是什么在支撑他?(设计思路:以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贯穿课堂始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问一答,问题繁琐的现象。对于父亲的了不起,重点抓了课文的12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外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儿子的了不起,采用了略处理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这个局部,重点抓了课文16、23自然段。)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

10、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让我们记住这对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五、作业布置:(二选一)1、回忆自己读过的相关主题的诗句或者文章,写读后感。2、回忆和父母的幸福生活,选择一件写下来。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

11、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自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实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

12、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3、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对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38小时有多长,平时这么长的时间,人们都干些什么,而父亲的38小时仅仅在干着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快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我让学生找出表达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课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到了什么,在老师的讲述下,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

13、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这时,我又提问:“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波澜。是有效提问。这节课上完后,我即时的反思了本节课上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14、,是有效提问。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缺乏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局部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局部,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水准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水准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但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假如那样

15、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依据文本特点,采取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重点实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抓住课文三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使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多种阅读方法实行理解、感悟,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感情,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一) 教学成功之处:1、准确理解了教材,以音乐、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2、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3、表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拓展了学生思维训练。5、恰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二).有待改善之处:1、课堂评价不够。2、问题的设置应该更有梯度性,应该实行有效追问3、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会给老师带来惊喜。在备每一节课时,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个点,我做得不够。今后上课时,我一定注意以上这些问题。4、朗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自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感情,没有真正有效地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