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76680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全)(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l 第 1课、荷马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公元前1000年开始,记载世纪的事,世纪定稿)、 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作者是盲诗人荷马,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里亚特(共24卷,15693行。)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的事情。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十年回国的艰难历程、 主要人物:特洛亚战争的三方参与者希腊联军一方:1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2统帅阿伽门农、3阿基琉斯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特洛亚一方

2、: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2赫克托尔父亲、老王普里阿摩斯;3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4妻子安德罗马(诗中哀叹阿斯提阿那克斯喪父后凄凉)4弟弟帕里斯 神衹方面:1女神雅典娜 2集云之神宙斯;3射神阿波罗l “荷马式比喻”:指的是荷 马在描述人物行动、特征和事件时,擅长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事物特征。荷马式比喻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方面起巨大作用,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形象性。l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剪裁得当,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3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写成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

3、等4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5客观的叙事手法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关键性场景和选文中的一些著名诗句 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阿基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迎敌,结果被赫克托尔所杀。好友的死,使得阿基琉斯悔恨不已,遂与阿伽门农捐弃前嫌,再次上阵,指名要与赫克托尔决斗。决斗发生前,赫克托尔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都劝其放弃和阿基琉斯争锋,但赫克托尔仍旧决定参加决斗,随后赫克托尔在决斗中被阿基琉斯杀死,他的尸体也被阿基琉斯拖在战车后面绕城,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与赫克托尔母亲赫卡柏、妻子安德罗马克都

4、陷入万分悲痛之中简述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荷马史诗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珍贵文件,它反映的时代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录制社会过渡时期; 4、基本精神:是歌颂英雄是歌颂英雄的行为和他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本章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采用高度集中的手法,以及点带面的结构;多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 一个片断。围绕的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来描写这天的战争,而具体描写的只是9天间发生的故事,这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人神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在描写这场战争时,人与人在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如在斗争中描写天父取出那把黄金天秤,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 阿基琉斯是氏族社

5、会向奴隶制时代转型时期的英雄人物,在他身上体现着既勇猛又残忍,既冷酷易怒又宽厚仁慈,既天真任性又珍视英雄荣誉的多重特性。因此,这一英雄人物形象让黑格尔赞叹:“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示出了它的丰富性。”第 2课:萨福永生的阿芙洛狄忒 1萨福,是希腊女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 传说她有三个同性伴侣,最终却因失恋而投海自杀。2.萨福的作品经人整理后为抒情诗九卷,哀歌一卷,可惜后来以伤风败俗为罪名被焚烧,目前只有永生的阿芙洛狄忒、给所爱和失去的友人等基本完整,另有相思等残篇。l 阿芙洛狄忒的身份是:宙斯的女儿l 为阿芙洛狄忒驾车的是:金翅之雀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主司

6、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是萨福笔下最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生命热力的爱情是萨福诗歌永恒的主题。此诗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诗作是对爱与美的颂扬。诗中,诗人所爱的人不爱她,她“万盘痛苦”,满怀惆怅。于是她呼唤阿芙洛狄忒,希望爱神保佑她“一切心愿能够 实现”。其次,诗作是对个体生命力的弘扬。诗人是第一位描述个人爱情和失恋的诗人。她的诗凸显自我,具有丰厚饱满的生命力,是贵族女性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可贵发现,是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诗性体现。 正是是拜伦唐璜中所说的那个“如火焰一般炽热的萨福”“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艺术女神的总称。第三课: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1. 索福克勒斯是雅

7、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被 称为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荷马”和“第二大悲剧诗人”(第一是埃斯库罗斯,第三是欧里庇得斯)。他的剧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思想意识。他拥护民主,赞扬人的自由意志,书写人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不屈的抗争精神。他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2. 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100多部戏剧,现有7部传世。其中主要的有埃阿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以俄狄浦斯王成就最高,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3. 主要人物:克瑞翁,国舅,后继承王位;厄忒俄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大儿子;波吕涅刻斯,俄狄浦斯王的小儿子;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的大女儿;海蒙,安提戈

8、涅未婚夫、克瑞翁的儿子;欧律狄刻,克瑞翁的妻子。4. 关键情节:波吕涅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为争夺忒拜统治权发生冲突,波吕涅刻斯被厄忒俄克勒斯赶走后召集六位英雄前来攻打忒拜,被厄忒俄克勒斯杀死,厄忒俄克勒斯自己也牺牲了性命。克瑞翁断承了王位,为守卫忒拜的厄忒俄克勒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同时宣布波吕涅刻斯为叛徒,禁止将其下葬,违者将被处死。安提戈涅不顾克瑞翁的禁令,到荒野埋葬了自己的哥哥,为此安提戈涅被囚禁并自杀。她的未婚夫海蒙也殉情自杀,海蒙的母亲也随之自杀,只剩下克瑞翁一人。5. 安提戈涅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围绕是否埋葬一个人而展开,这个人是:波吕涅刻斯6. 安提戈涅的思想主题:A在血缘伦理与城邦伦理

9、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展现了人物不可避免的命运悲剧。B在对命运的不屈抗争中,安提戈涅既彰显了个人的自由意志,也显示了女性的尊严和觉悟。安提戈涅敢于以一己之力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充分显示了古希腊民主制时期所崇尚的自由平等精神。C警告人类不可过度傲慢狂妄。克瑞翁坚持以自己制定的人类之法执掌一切,安提戈涅却说:“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律条。”剧作结尾克瑞翁失去了所有亲人,歌队长最后的话“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是对人类的提醒和警示。7. 艺术上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索福克勒斯剧作的艺术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主人公安提戈涅有优点,也有弱点。

10、而克瑞翁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好人,也不是为非作恶的坏人。他是一个在权力的鼓动下失去了理智和克制能力的人,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缺点的现实人。其次戏剧结构严谨、完整。第四课: 但丁神曲(节选)(世纪)(3850)、 1. 但丁是欧州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诗人)2.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最能够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长诗神曲。另外有抒情诗集新生,还有著作论俗语、飧宴、帝制论等。 3. 但丁早年曾把所写的31首写给贝亚特丽采的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结集出版,这部诗集是:新生4. 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11、。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神曲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剧”全长14233行。5. 主要人物:但丁、维吉尔、弗兰采斯加、保禄6. 关键情节:但丁来到地狱第二圈,看到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遭受惩罚,听到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的不幸遭遇时因同情而昏晕,似乎将濒于死亡,如同一个尸首倒下。7. 主要内容:新生是意大利人但丁早期的作品。但丁少年时期曾经邻居家的少女贝亚特丽采产生了爱情,贝亚特丽采早逝以后,但丁把在1283年以来所写的31首献给她的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出版。记述但丁对贝亚特丽采的爱情和她芳魂早逝的悲剧。这部作品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特别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

12、诗派的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8. 在地狱入口处迈诺斯用什么来衡量罪人的灵魂该去地狱第几层:用尾巴在自身上缠绕的圈数9. 但丁的神曲不用当时一般文学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民族语言写成,它所用的民族语言是:意大利俗语10. 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游历了:地狱、炼狱11. 象征意像: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意大利现实三头猛兽-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人类的迷惘但丁游历-追随理性与信仰12. 神曲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贡献:但丁正是用中世纪诗人惯用象征手法,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但丁对宗教和教会、对世俗生活、对封建统治者、对古典文化

13、都既肯定又否定,体现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8、神曲地狱篇但丁在“情欲”看法上的矛盾性。 这表现为他两个方面的两重性: 、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他的作品构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内容也表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如他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打入地狱,但是他又赞许他们对真诚爱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怜悯他们而晕倒在地,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9、神曲表现手法:、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

14、新文学特征。(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第五课、 薄伽丘十日谈(世纪)(5260)、 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是欧洲最早第一个掌握古希腊文的学者。写过叙事诗、抒情诗、十四行诗、史诗、长篇小说,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晚年写有学术著作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等。、 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针锋相对地肯定人,赞美人;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认为

15、人有享受爱情和财富的权利,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争取个性的解放和现世的幸福。人文主义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十日谈以一个故事开端,引出个故事,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间用文字串联。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框式结构 l 十日谈中100个故事的缘起:故事的起因是1348佛罗伦萨爆发了黑死病。为躲避瘟疫,七位青年女子与三位青年男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随后相邀来到一所美丽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宴饮,生活十分惬意。后来,七女子之一潘比妮亚建议讲故事以消遣时光,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人来主持活动,督促、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100个故事。瘟疫过去后,他们离开了别墅,各自回家,这10天讲的故事,构成了十日谈的全部作品。l 第四天故事一的基本情节:唐克烈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的爱情悲剧。郡主绮思梦达青春年少、才貌出众,智慧过人。她喜欢上了人品高尚、气宇轩昂的侍从纪斯卡多。两人真诚相爱,但因地位悬殊,为亲王所不容。亲王发现了郡主和侍从间的幽会之后,派人杀死了纪斯卡多,将他的心脏送给绮思梦达,以图让女儿死心。悲痛的绮思梦达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