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76371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论文1860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说明书目 录摘 要I关键词11 90年代前的中国发展史1 1.1 中国动漫发展史-黄金时代1 1.2 中国动漫发展史-白银时代1 1.3 中国动漫发展史-黑铁时代11.4 中国动漫发展史-迷茫时代 12 中国本国的动漫产业存在什么不足指出13日本、美国的动漫发展史有何值得中国借鉴2结 论3参考文献4摘 要中国动漫的发展是从90年代的中国美术电影发展起来的,后经1926-1966的黄金时代发展至1976-1990的白银时代,再到1990年2002年的黑铁时代直至今日的迷茫时代。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时期,但凡没有发扬光大之势,反而却走起了下坡路。其中值得我们分析的,思考的,研究的,反省的东西

2、很多 关 键 词动漫;时代;发展;深思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与前景1 90年代前的中国发展史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1.1 中国动漫发展史-黄金时代(1926-19

3、66) 这个时代的动画作品也许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好的;也许不是最精美的,但却是制作最认真的;也许不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却是最突出中国传统特色也时常因此获得国际奖项的。说起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定要说万氏兄弟,因为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出自他们之手,然后是一封书信寄回来,在抗战爆发前,他们总计绘制了二十多部动画片,其中包括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但是在1936年以前,万氏兄弟的作品主要是模仿美式动画的手法,他们自己对此也不十分满意,一直在寻找着让动画在中国传统土壤里扎根的办法,到了1940年,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给了他们很大震动,下决心要搞一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在组

4、织100多人参加绘制、前后绘制2万张画稿、用了一年半时间的情况下,1941年他们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80分钟的长度、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名演员白虹等人的配音、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万氏兄弟本想接下来就拍摄大闹天宫,但是由于投资商的问题计划没有成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万氏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在1958年尝试用剪纸的手法来拍摄了动画片*八戒吃西瓜,随后又用剪纸的手法拍摄了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片,而1961年到1

5、964年的大闹天宫上下两集无疑是中国动画史和万氏兄弟的颠峰之作,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制作技术上,1960年问世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一个创新,突破了以往动画片采用单线平涂的制作手法,但是由于为了表现水墨的渗化效果要采用多层赛璐璐分别拍摄和重新合成的办法,所以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只是用在摄影部分的制作时间,就足以制作类似的四五部普通动画片,所以即使是后来初步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曰本人也没有轻易尝试,采用水墨动画片技术制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牧童插曲的来自于著名作曲吴应炬,而贯穿全片的笛声则来自有“魔笛”美誉的一代笛子宗师陆春

6、龄,说明那时制作者是很认真的。同一时代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例如骄傲的将军渔童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表现手法也还有折纸、木偶等等,由于资料不充足就不细说了,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动画表现中融合各种中国传统因素;在动画技术上尝试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内容里吸收了传说、神话、典故等多种内容;在动画制作上不管是画面、配音、配乐都一丝不苟,在动画受众方面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说这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1.2中国动漫发展史-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文革之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且上美影在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片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

7、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理念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为给小孩子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的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动画片的尴尬地位。在改革开放之后,动画片制作走入繁荣时代,涌现的多家动画制作生产部门也改变了过去上美影一家独秀的局面,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这些制片单位就制作了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咤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这个时段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讲,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段艺术动画片,也有大

8、量类似黑猫警长这样的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式教育动画片,而且制作手法基本沿袭自上美影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去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高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用心,同一时间曰本正从给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稳步发展,并逐渐学习和吸收欧美经验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所以说这个时代是白银时代是因为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里曾经说过一个谜语:未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其实说的是热寂论里提到的宇宙的热动平衡,所有点温度都一样,也就是说没有太突出的东西,而1976年到1990年的中国动画业给人的就是这个印象,如果考虑到

9、部分优秀作品,也许准确点该算是准白银时代吧。 1.2中国动漫发展史-黑铁时代(1990年2002年) 首先是九十年代各大动画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业展开交流与合作,白银时代那种固步自封的局面终止了,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各种体制制作单位的多元化发展,使制作数量有所增加;各种专业和多能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使制作质量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是即使数量和质量都增加了,由于制作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这个理念问题,在题材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突破。其次是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采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把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

10、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原本这是个动画行业商业化和发展的绝好时机,但是同样受限于上面所说的制作理念问题,制作方只能做适合儿童看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却不敢也不能有所突破,在有关教材里甚至自豪的宣称“中国动画与欧美曰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动画相比,内容是健康的,精神是向上,是适合对孩子进行各种传统教育的作品”,对这句话我吐一个先。最后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动画片发展方向从电影院转向电视动画片,动画制作公司和企业也发展到了120多家,大量的连续、系列动画片纷纷出炉,象什么蓝皮鼠与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是这一时段出品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这段时间动画作品的总时间长度比以前要大,例如2001年动画片总产量1

11、8000分钟,但总计看起来其实就是动画短片7片,系列片却高达42部,就是说为了能在播出部门手里拿到更多的播映费,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集数拉的越长越好,至于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说这是一个黑铁时代是因为,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问题,引入了大量欧美曰本动画片,而国产动画片在比较之下无论内容、画面、人设方面都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制作出来的动画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子在一本正经的不说小孩话,使原本应该是观众的少年纷纷青睐外来动画片,表面上看起来随着制作单位的增加制作数量和质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个时段大量观众纷纷“外逃”,不再去看国产动画片了,并把它看做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

12、。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宝莲灯,虽然有大手笔的投入来制作,有著名演员配音,有著名歌手献声,造型上也吸收了许多美国动画的要素,但本质上它并没有脱离那个理念的约束:依然是一部以小孩子为主体观众的动画片,而且模仿迪斯尼动画的味道实在太重,只能还算是这个时代的作品而不能超脱,毕竟看狮子王花木兰等东西要比看模仿出来却又不太对劲的东西强一些。 1.3中国动漫发展史-迷茫时代(2002年现在) 之所以要把2002年定为迷茫复兴元年,原因不过是因为一部我为歌狂的出现,也许这部52集动画会被指责为模仿类作品,但是我觉得更应该重视的是它的制作理念它是第一部拍给青少年而不仅是儿童看的动画片,这对以往动画片只是儿童课外教材

13、的理念绝对是重大突破。与这个重要意义相比,其他所有不足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这就象人类烧制的第一件陶器一样,虽然丑陋却标志着从烧烤到煮食的一个划时代进步。但是我为歌狂和随后的封神榜隋唐英雄传却没有在创新和突破旧理念之后走的更远,没有制作围绕动画的丰富周边产品,对年龄层次的突破也仅限于从儿童延伸到了青少年,而且国内类似作品能数的出来也仅有这么几部,大部分动画制作单位依然在用草率的制作态度、教育为主的制作理念、儿童为主的制作出发点来制作着所谓儿童动画,相对于同一时期电视剧制作已经达到了制作完不能播出的饱和状态,动画片产量到2004年只有2万分钟而已,与电视台规定的6万分钟播出时间相去甚远,数量不足就要引进,引进又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问题,所以才会有了新世纪天鹰战士这样的怪物出现。有个别改变以往观众定位的动画片出现;有引进的各种超过以往限制的动画片出现;有网络提供的各种各类型曰本欧美动画片出现;相应的,国产传统动画片被排挤到一个十分可怜的位置,虽然还是拥有了不少低年龄段的坚定FANS,但是稍微大一点的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