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76286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单元测试1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五第二单元测试 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特殊句式。.2.把握词类活用现象。.3.领略不同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本单元高效解题要诀1.重视诵读。只有熟悉句读,才能进一步领悟课文内涵。.2.重视积累。应结合语境,加深理解。.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2.悉心领悟,朗读品味,获得美的体验。一、基础知识 (18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泉涓涓而始流。弃甲曳兵而走。.B.问征夫以前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悟以往之不谏。夫晋,何厌之有。

2、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B.臣之辛苦。 辛苦:劳累.C.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因厄,处境艰难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胜”,与“胜地不常”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驴不胜怒,蹄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 问征夫以前路。 云无心以出岫。.C.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D. 而彼且奚适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下

3、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艳城郭。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他果然没有来。C.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小事,何足挂齿。D.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二、阅读欣赏

4、(30分)(一)读张衡的归田赋,完成711题。 (18分)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 。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7.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 (4分)A.无明略以佐时。 明略:高明的韬略。.B.于是仲春令月。 令:时令。.C.与世事乎长辞。 长辞:分离。.D.陈三皇之轨模。 陈:陈述。8.加点词的词性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4分)A.悬渊沉之鲨鰡。. B.超埃尘以遐逝。.C.挥翰墨以奋藻。. D.仰飞纤缴,俯钓长流。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7分)(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译文:(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译文:10.对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B

6、.“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正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混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娱乐中已经消磨。.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12分,每题4分)鲁施氏有二

7、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盂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

8、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足,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选自列子说符)注:干:谋求为用。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让:责备。抵时:抓住机会,乘机。 .11.孟氏的两个儿子和施氏的两个儿子所学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孟氏儿子:施氏儿子:12.作者在文中借施氏父子的话要说明的道理是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禄富其家,爵荣其亲。.译文(2)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译文三、表达交流 (12分,每题4分)14.手机短

9、信具有简洁、明晰的特点,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假如某电视台正现场直播以“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国庆55周年晚会,请你参与现场互动,拟一则短信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字数在5070字之间)1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述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美国总统布什12月9日会见温家宝总理时表示美国对台湾当局企图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的做法表示反对。.16.仿写句子。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歌是故乡的歌是四、作文 (40分)17.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

10、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过于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也许有时候,人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干一些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行动都是由自己的“心”决定的,即使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心”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你有这些体会吗?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FL).第二单元综合闯关卷1. A2. B3. D4. D5. D6. A(生:动词,维持)7. B(美好)8. D(作

11、状语,其他作谓语)9. (1) 只是靠近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2) 如果我置身于世俗之外,怎么会知道荣耀与耻辱在哪里呢。10. C11. 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 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12. 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意思相近即可)13. (1) (他们的)俸禄让他们的家里富裕了,(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禄”、“爵”、“亲”是使动用法) (2) 凡是抓住了时机就能兴盛,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14. 示例:雄鸡报晓的大陆版图是您清晰的轮廓,瑰丽壮美的山川是您不老的容颜,五十五年的光辉历程是您的花样年华,华夏大地燃起的烛光是我们

12、共同的梦想:祝愿祖国繁荣富强!15. (1)台湾当局企图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2)美国对这一做法表示反对。(3) 这是美国总统布什12月9日会见温家宝总理时表示的态度。16. 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是在异乡的天空飞翔。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是在游子的心头回响。17. 作文略.【附】译文: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

13、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他,小国家我们则安抚他,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

14、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有总不是这样的。以前采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像孔丘那样渊博,像吕尚那样富有谋术,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