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练习题精品教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76171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练习题精品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分类(每个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 )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氧化铁 D. 四氧化铁2、 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 P2O5 、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 此类物质的是( ) A.CaO B. CO C.SiO2 D.H2O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

2、化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D、漂白粉属于纯净物5、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 B C D6、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胶体微粒粒度在1100nm之间 C、丁达尔现象

3、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 ) A丁达尔现 B电泳 C聚沉 D电离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豆腐 B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9已知Ag2S胶粒带负电荷,现有甲、乙、丙、丁和Ag2S五种溶胶,按甲和乙、丙和丁、乙和丁、甲和Ag2S溶胶两两混合均会出现沉淀,则上述溶胶中胶粒带负电的是 (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丁 D乙和丙11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纯碱

4、硝酸烧碱二氧化硫B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1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1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 (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14、下列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选项 ( ) A.酒、生理盐水、花生油 B.雾、含灰尘颗粒的空气、有色玻璃 C.水晶、金刚石、冰 D.大理石、高岭石、电石15、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

5、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16、(09全国卷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17、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金属碱性氧化物碱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A.只有,;B.只有,C.只有,;D.全部均可18、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分解反应

6、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D )A、 B、 C、 D、19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离子20、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09海南高考)除去NaHC

7、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海水淡化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CO2中的SO2向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向含有Mg(OH)2和Ca(OH)2的浊液中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Ca(OH)2A B C D3(2009广东理基)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

8、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D除去Mg(OH)2中的少量Ca(OH)2:加入足量的Mg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三种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添加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Mg(NO3)2,再加Ba(NO3)2,

9、最后加AgNO3B先加Ba(NO3)2,再加AgNO3,最后加Mg(NO3)2C先加AgNO3,再加Ba(NO3)2,最后加Mg(NO3)2D先加Ba(NO3)2,再加Mg(NO3)2最后加AgNO36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H3H2O、Na2CO3、MgSO4、NaHCO3、HNO3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空格表示实验未做试推断其中F是 ()ABCDEFANa2CO3溶液 BBaCl2溶液CMgSO4溶液 DNaHCO3溶液7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KOHNa2SO4AlCl3NaHCO3Ba(OH)2H2SO4HClNaAlO2NaHSO4Ca(OH)2Na2CO3BaCl2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