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761317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寻隐者不遇课文贾岛唐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寻隐者不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

2、学过程:一、释题质疑。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2、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隐居山林的人。不遇:没有遇到。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3、质疑。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二、初读课文。1、自读古诗。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2、结合图谈一

3、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3、师重点指导。言:说。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只:就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1)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

4、背诵。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

5、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及时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我觉得,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合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够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小学一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课文及教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