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76051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生活多姿多彩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3 篇最新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篇 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 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 xx 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

2、欲: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 xx 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B。检查反馈字词关:(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内容关:(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

3、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目的】初步感受钱塘 xx 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潮来前(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1文学生活多姿多彩(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

4、(闷雷滚动)(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 齐读)(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1)解释:一丈是 3。3 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

5、,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 观读出来。(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对比:(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潮来后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 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对比前后,感受余波(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

6、、声之变化)2文学生活多姿多彩(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巩固小结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 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6、课上拓展(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 己的情感的一段话。(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7、课下延伸(

7、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 想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篇 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 xx 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 xx 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 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教学重点:1、字词教学;2、理解作者写钱塘 xx 潮的写作顺序。教学难点:领悟钱塘 xx

8、 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教学过程:3文学生活多姿多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 xx 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 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老师简介钱塘 xx 潮的形成。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学习“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9、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 浩荡荡、沸腾、涨潮(2)学习“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学习“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 xx 潮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

10、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1、写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体会钱塘潮的壮丽。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篇 3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 xx 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4文学生活多姿多彩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

11、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一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 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这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 xx 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

12、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 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 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 xx 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 xx 潮。5文学生活多姿多彩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 特点,是 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