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75720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教学计划介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作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农牧民能对病虫害有一定感性认识,能识别常见的病虫害,并可以独立提出最基本的防治方案。2.会正确配置农药、正确施药。二、培训课时分配按照不同专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玉米专题 7 课时;小麦专题 7 课时;向日葵专题 4 课时;农药专题 4 课时;其他病虫害 4 课时;针对性实践(实操) 7 课时。三、培训要求与内容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进行针对性讲解。1.玉米病虫害专题2.小麦病虫害专题3.向日葵病虫害专题4.农药专题5.其他作物病虫害专题。常见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一、小麦病虫害及防治1小麦条锈病切实抓好药剂处理种子, 加强监测预警, 做好早春发生区控点保面、

2、春季流行区应急处置和菌源区综合治理。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菌源区,采取生态治理、消灭自生麦苗、适期晚播、秋播拌种和秋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越夏菌源量,延缓病害扩散蔓延。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菌晴唑、丙环唑等。2小麦赤霉病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抓住抽穗至扬花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预防,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病害常发区应选用穗型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如长江流域麦区宜选用扬麦系列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做到田间沟渠通畅, 增施磷、钾肥,促进麦株健壮, 增强抗病能力。在小麦抽穗 -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

3、续 3 天以上,要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 “保险药 ”。可选用氰烯菌酯、 戊唑醇、咪鲜胺等喷雾, 施药后 3-6 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3小麦纹枯病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 合理密植、 适期播种,防止田间郁蔽, 减少病菌侵染。 合理轮作 , 减少田间菌源积累,加强田间管理,早浇、轻浇返青水,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播前药剂拌种。 拌种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药剂用量一般为干种子量的 0.02-0.03% 。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 10% 时,进行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 7

4、10d 喷药 1 次,连喷3次。4小麦白粉病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 采用铲除初侵染源、 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铲除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群体密度,合理施肥灌水 ,降低田间湿度。播种期拌种预防。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 ,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进行预防 ,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0.03% 。也可选用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的唑类药剂拌种。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 (病叶率达到 10% 或病情指数达到 1 以上 )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 :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 ,一般喷药 2-3 次。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 最大

5、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 101020cm3 )有虫蛹 2 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 10 网复次有 1025 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 23 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 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 2 次,间隔 3 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区, 针对当地实际,选种穗型紧密、内外颖包裹紧、缘

6、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汁不易外溢的抗耐虫品种;发生特别严重,且适合油菜、蚕豆等作物安全越冬的地区,要及时实施轮作换茬,以减轻危害损失。6小麦穗期蚜虫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 500-800 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 1:150 头时(指麦蚜超过 150 头),可选用啶虫脒、 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 “一喷三防 ”,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7麦蜘蛛当平均 33 厘米行长螨量 200 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采取

7、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振动麦株等农业防治措施。8. 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一)药剂拌种技术以条锈病、白粉病为重点,兼顾麦蚜、地下害虫、丛矮病等等,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提高拌种防病治虫效果。拌种药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辛硫磷等,应严格把握拌种技术, 避免药害发生。 同时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 要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二) “带药侦察,早春预防 ”技术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 “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 ”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

8、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三)关键时期气传病害预防技术针对赤霉病, 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 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 大力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四)一喷三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条锈病、 叶枯病、赤霉病、麦蚜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期,选用杀菌剂、 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 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 “干热风 ”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9、关键工作措施(一)加强监测预警。随着气温回升, 小麦病虫害将进入发生流行关键时期,各地要搞好系统监测预警工作。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广播、手机短信、发放病虫信息等多种形式, 及时将监测预警信息传

9、递到千家万户, 指导农民及时、 有效防治。(二)做好应急防控。针对小麦条锈病等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害,要提早做好应急防治物资和药械准备, 一旦出现大面积流行趋势, 必须迅速实施应急防控。(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联防联治, 力争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控覆盖率达到30% 。二、玉米病虫害及防治1、玉米大斑病识别: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 严重时病斑融合, 叶片变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

10、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梭状(纺锤形)的病斑,一般长 510 厘米,宽 1 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长达 15 20 厘米,宽 23 厘米)。防治: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a、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b、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 23 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

11、,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c、化学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25苯菌灵乳油 800 倍液,隔 10 天防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2、玉米小斑病识别: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 因主要发生在叶部, 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 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 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

12、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 5162 4 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但病斑最长在 2cm 左右(小于大斑病),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 病斑进一步发展时, 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防治:a、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b、 轮作换茬,清洁田园。有条件的可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存放的玉米秆应在播种前及时处理掉,以减少初侵染源。c、 适时早播,扩大春玉米比例。主要使玉米抽雄穗灌浆期提前,以避开最易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措施实行有一定的困难,可配合其它措施。d、加强农业

13、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 降低田间湿度; 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增强植株抗病力。e、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间隔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3、玉米灰斑病识别: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 叶鞘及苞叶上。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 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 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 病斑中间灰色, 边缘有褐色线。 病斑大小为 0.5 30.530 毫米,到中后期多数病斑结合后叶片变

14、黄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 (尤其在背面 )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好的良种作为种植品种。b、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 减少发病机会。 用于饲养牛马的玉米秆叶堆沤的农家肥要经过腐熟后才能施用于田间。c、适时早播。在田间湿度大或雨水来临之季,将往年播种时间提前1015 天,错开 7、8 月份高温多雨多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降低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为害和产量的损失, 特别是玉米抽穗期、 灌浆期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d、开沟排水。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e、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 3800 4000 株,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f、药剂防治时期。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为害特点,在药剂防治上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 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