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7570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能力提升重在平时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能力提升 重在平时训练 -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姚学玲【摘要】计算能力的提升重在训练:结合计算法则规范训练、注重运算定律灵活训练、抓住点滴时间天天训练,通过平时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慎密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灵活性及思维的创造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 【关键词】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口算 估算 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 一、 结合

2、计算法则规范训练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启始和基础。因此,加强整数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整数加法在小数教学里定义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这种描述性定义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相似: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整数加减是个位对齐、小数加减是小数点对齐。 整数、小数的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

3、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例如:小学阶段小数除法是学生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根据除数的位数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除数是两位的除法 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上哪位。 每次除后要检验,余数要比除数小。计算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长期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学生良好思维品

4、质。一二年级需要课前五分钟,有教师带着学生训练口算卡片(二十题)和口算小练习(二十题-三十题),课后五分钟训练口算卡片(二十题)。三至六年级提倡课前五分钟训练口算小练习(二十题-三十题),回家五分钟训练口算小练习(三十题-四十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口算训练应该渗透由浅入深的原则和方法多样化的原则。还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有机的训练学生的口算、笔算(注重竖式计算)。到了三年级以上可以添加口算训练的形式,重在培养学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慎密思维能力。二、注重运算定律灵活训练学生运用简算的策略进行计算的优化,需要一种较高层次思维水平的参与,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它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加法

5、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和减法性质、除法性质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学生的数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简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厚积薄发”,加强对基本算理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算理的形成过程中来,将抽象的算理以生活经验数学化的形式恰当地反映出来,为学生顺利掌握简算的技能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好知识与技能上的储备。如果说数学内容的发展是无穷的,那么运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远不会终结的。对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计算的准确性基本要求 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较高要求 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高标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把

6、运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层次上,把运算的技巧与发展思维融合在一起。为了让学生牢记小学阶段的运算定律,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总结出一套体态语言帮助学生记忆。 加法交换律:abba(伸出食指和中指再把掌心转向)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表示abc)乘法交换律:ab=ba(用两食指先并列再交叉。) 乘法结合律:(ab)c=a(bc)(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并、食指,再把左手中指、食指和右手食指并。)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并、右手食指,再把左手中指和右手食指并、再把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并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 例

7、如:小学数学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a+b=b+a (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ab=ba (ab)c=a(bc) a(b+c)=ab+ac 减法性质 abc=a(b+c) a+bc=ac+b除法性质abc=a(bc) abc=acb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例如:比一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abc=a(b+c) a+bc=ac+b)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53-85-15 68

8、7-(187+276) 459+135-159253-(85+15) 687-187-276 459-159+135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趣味性、计算的灵活性、计算的技巧性,逐渐积累计算的经验使计算能力达到高标准要求,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4.57+3.17+3.43+5.83 34.5217.8712.23 27.385.342.62 1.25320.25 0.25(0.440) 0.25(400.4)3225 0.4 25 3.2 0.41.91.9(1.91.9) 7.80.90.78 1.9 1.9 1.9 1.9 7.8

9、9.90.78 (1.9 1.9) ( 1.9 1.9) 780.990.78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简算方法,有了浅层次的成功体验之后,教学还应进一步跟进,多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注意沟通和辨析。强调算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多角度地凸显出“算无定法,有理可循”的数学思想,更全面地引导学生理解算法优化的内涵,从而真正体验到计算策略的改进带来的运算的便捷,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三、抓住点滴时间天天训练口算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一年级应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

10、速的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并能根据乘法口诀正确的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口算训练一般采用视算与听算,口算与直接写得数等方法,同时应注意运用数学游戏、计算竞赛、巧夺冠军、争当能手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训练,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及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例如:25148=25100+2540+258=2500+1000+200=370025148=25437=10037=3700口算训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加强口算,不等于增加机械重复的口算题量,而是要做到口算训练的

11、科学化,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地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口算训练材料的选择,要从学生的错题上及对学生后继学习作用上两方面来考虑。比如,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例如:11+9,12+8、12+9,13+7、13+8、13+9,等等)共369道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在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共60道题,占总题量的16,对这60道题就应增加训练量。例如:6497,要用到28+6,63+3两道口算题。所以,在编写口算时,就按照这样的考虑有

12、目的地安排练习,便于学生灵活思维、发散思维。例如:算法多样化是现在运算教学所倡导的。3548可以算5768=2108=1680 7024=1400+280=1680 5487=240x7=1680例如:易错题需加强训练0.80.08 0.02+10 0.370.53 0.48+4.82.45 2.54 2019.3 0.1 0.0110 9.4 8125 12 + 0.36 0.8 0.02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时有的方法学生没有说出来,但对于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还是要加强引导;但有的方法属于一种个性思考,我们也可以选择取舍,重在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思考性的必然反映,也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重在训练,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