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74370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庖丁解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庖丁解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庖丁解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庖丁解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目标: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教学重点: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教学难点: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

2、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学办法:自主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自读作业: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踦 砉 騞 郤窾 綮 硎 謋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二、讨论下列问题。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1)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2)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依乎天理(同)而况大軱乎!(

3、表疑问语气,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3)然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3)于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本文共4段,可分三局部。第一局部(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第二局部(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第三局部(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3、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第1段,作者描

4、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 “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4、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

5、,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表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第三层详细表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到达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那么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

6、。每当“见其难为,那么“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5、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爱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办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局部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到达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查字典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倡议请加查字典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