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74045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理工大学自考助学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采矿学课程设计 助学院校: 河南理工大学 自考助学专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目 录 第1章 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11.1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11.2 采区地质11.3开采技术条件11.4水文地质特征2第2章 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42.1 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计算4第3章 采区巷道布置53.1采区设计方案比较53.2 采区车场:7第4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124.1 采煤方法:124.2 采煤工艺:124.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12第5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45.1

2、区段参数的确定145.2 采区生产能力计算145.3采区生产能力:175.4 采区服务年限:17第6章 采区巷道断面设计176.1 巷道断面选择原则176.2 A组煤巷道断面设计186.3 B组煤巷道断面设计20第7章 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217.1 采区生产系统217.2 采区设备:22第8章 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78.1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7第9章 安全措施289.1 采区通风、防尘及瓦斯事故的防治289.2 防顶板措施289.3 提高回采率措施299.4 提高煤质措施29课程设计总结30参考文献31第1章 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1.1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本采区位于河北某矿4采区(二

3、水平),走向长度2125m,倾向长度1150m/cos13=1185m。煤层面积2518125m2.1.2 采区地质1.2.1 地质构造:本井田储量丰富、地质构造中等,井田为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地层走向为34,倾向向东南倾斜,倾角1015。其特点是断层少,褶曲起伏变化较小,对开采影响不大;对矿井开采,尤其是初期开采影响很小。1.2.2煤层本井田共有3个煤层,煤层总厚17.44m,含煤系数为8.7%。不稳定的煤层为10、11、12号煤层,详见表1-1。表1-1可采煤层特征表含煤地层煤层编号可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间距(m)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稳定性侏罗系10#1.84-2.

4、482.08较简单7.19-12.238.40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不稳定11#1.60-2.491.81较简单粉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不稳定53.50-77.0063.8312#2.80-4.233.5较简单粉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不稳定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各煤层相差不大,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1.3开采技术条件经地质分析及预测, 12#煤瓦斯涌出量小于1m3/t,煤层最大瓦斯涌出量2m3/t,为低瓦斯矿井。经鉴定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12#煤瓦斯绝对涌出量4.0 m3/min。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煤尘无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5、。根据70个钻孔井温测量结果分析,本井田地温梯度在距地表深度1100m以上为1.492.81/100m,低于或接近正常地温梯度(3/100m);仅在距地表深度11001200m之间地温度为3.1/100m,略高于正常地温梯度。因此,本井田属于正常地温梯度区。各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顶板易于冒落,属中等条件的顶板管理方法。井田内基本无小窑开采,现开采与基建的小井都在井田浅部以外。本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绝大部分煤层位于奥灰水位以上,仅深部很少部分受奥灰水影响。本矿井开采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瓦斯涌出量大,需采取抽放措施,对将来开采有一定影响。1.4水文地质特征1.4

6、.1含水层本矿井自奥陶系灰岩至第四系冲积层共划分为7个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卵石层、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太原群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卵石层含水层卵石层厚度6.4594m,一般5060m,总的趋向南、北厚,中部及西部薄,间夹34层粘性土透镜体,卵石层一般为粘土所胶结,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为1.7843.883L/m.s。(2)二迭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本含水层可分为石盒子组三段砂岩和石盒子组一、二段砂岩两组。石盒子组三段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质及泥质胶结,底部为粗粒砂岩,含小砾石,厚度较稳定,一般在40m左右,漏水孔

7、多分布在此层。为一富水性弱的含水层。石盒子组一、二段砂岩为灰绿色及深灰色中、细粒砂岩,分布有24层。为一富水性弱的含水层。大多为回采塌陷后,下部砂岩将参于矿坑充水。(3)山西组2号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本含水层为2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厚019m,一般68m。为富水性弱的承压裂隙水含水层。(4)野青灰岩含水层野青灰岩厚度02.78m,一般厚0.81.1m。砂岩以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在井田南北部厚,中部厚度变薄,本层为富水性弱的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5)伏青灰岩含水层本层厚度04.49m,一般厚度2.53.5m,厚度稳定。该层透水性较差。为一富水性中等的裂隙水含水层,单位

8、涌水量为0.0345L/m.s。(6)大青灰岩含水层本层厚度0.68.54m,一般厚度56m,厚度变化较大,裂隙发育。为一富水性中等的裂隙水含层,单位涌水量为0.0699L/m.s。(7)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本层钻孔揭露厚度0.4160.53m,一般厚度515m。在钻孔揭露的六、七、八段中,七段富水性强,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极不均均,呈多层状,垂向变化大,水平较稳定。八段岩溶裂隙发育,但多被铝土充填。六段为相对隔水层。本层为富水性强的裂隙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1.65L/m.s。1.4.2矿床充水条件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深,覆盖层厚,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本区初期开采上部煤层时,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坚硬裂隙岩

9、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当开采下三层煤时,则为以裂隙岩溶岩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1.4.3矿井涌水量井田内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灰强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较强;大青灰岩含水层厚度56m,为较强含水层;伏青灰岩含水层厚度3.5m左右,为较强含水层;野青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差,一般不含水;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厚7.0m左右,含水性弱到中等;上石盒子组细砂岩以上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虽含水性不强,但静储量比较大;第四系砂砾石层最厚94m,一般5060m,富水性较强。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h。最大320m3/h综合上述分析,本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是良好的。第2章 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2.1 采区工

10、业和可采储量计算2.1.1 10#煤采区储量计算 Q1 = S1M1r (2-1) = 25181252.081.4 = 733.3(万吨)式中: Q1 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S1 采区面积M1 煤层厚度 r 煤的容重 煤柱损失: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断层靠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边界周长为48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488552.081.4+362.5102.081.4 (2-2)=81681tZ1=(Q1-P1)c= (733.3-8.2)0.8 = 580(万吨)式中: P1 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边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设的永久煤柱损失量;

11、C 采区采出率2.1.2 11#煤层储量计算:Q2=S2 M2 r (2-3)=25181251.811.4=638(万吨)煤柱损失: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断层靠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两条上山间留20米煤柱,上山一侧各留20米保护煤柱;(边界周长为48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Z2=(Q2-P2)c (2-4)=(638-24.4)0.8=490.88(万吨)2.1.3 12#煤层储量计算Q3=S3 M3 r (2-5)=25181253.51.4=1233.8(万吨)采区边界留设5米边界煤柱,两条上山间留20米煤柱,上山一侧各留20米保护煤柱;断层靠

12、近采区侧留10米断层保护煤柱。(边界周长为4885米,倾斜长度为1185米;断层长度为F2=362.5米)经计算煤柱损失为:488553.51.4+1185603.51.4+72.5103.51.4=471625tZ3 =(Q3-P3)c (2-6)=(1233.8-47.2)0.8=949.3(万吨)2.1.4采区可采储量Z =Z1+Z2+Z3 (2-7)=580+490.9+949.3=2020.2(万吨)第3章 采区巷道布置3.1采区设计方案比较3.1.1 方案一:煤层群采用采区集中上山的一种联合准备方式,在12#煤层中布置两条中央集中上山,三层煤共用一组上山,但不共用区段集中平巷。(1

13、)优缺点:集中轨道与集中运输巷同标高布置,有利于巷道间的联系,有利于掘进施工,有利于设备,材料运送和方便行人。巷道布置系统完善可靠,生产灵活性大,可多工作面同时生产,生产集中,增产潜力大。服务年限长的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巷道布置在较稳定坚硬的底板岩石中,较好地克服了矿山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沿空掘巷,跨上山开采,减少了煤层自燃的危险。但是岩巷掘进困难,费用高速度慢。但是由于煤层层间距过大,石门数量多,岩石工程量大,施工慢,耗费高。3.1.2 方案二:10#煤层和11#煤层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12#煤层采用单独布置,即分别在11#煤层和12#煤层底板下采用双岩石区段集中巷(同一标高)采区巷道布置,该采区为联合集中布置的双翼采区,两条岩石上山位于走向中央。(1)优缺点:服务年限长的采区上山及区段集中巷道布置在较稳定坚硬的底板岩石中,较好地克服了矿山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沿空掘巷,跨上山开采,减少了煤层自燃的危险。但是岩巷掘进困难,费用高速度慢。 3.1.3 方案三:采用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10#煤层和11#煤层为B组,两条上山布置在11#煤层中,12#煤层为A组,在12#煤层中单独布置两条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