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73171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第74-76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观。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学)具准备: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张1分米的纸条、一捆10根小棒、8个大小一样的方块、一盒奶糖(6颗)

2、;2个布袋、3个透明器皿、25个乒乓球;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1、动画演示,激发介绍欲望电脑放映动画。在数的王国里,有各种各样的数,它们经常在一起聚会、游戏。 我是整数,我是自然数,我是分数。(三种数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出示相应的画面) 2、学生自由介绍分数过渡: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这时你是整数妈妈,你能给自然数介绍一下分数吗?(可能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介绍分数的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介绍分数的产生(起源)。借助具体的实物介绍分数。(教师强调平均分)3、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 如果你是自然数,你还想了解分数哪方面的知识?聚焦在分数意

3、义(或什么是分数)的研究上。板书:分数【评析: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扮演整数妈妈进行介绍,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又借自然数想急切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1、小组动手做分数 过渡:这节课,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套学习材料,有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盒奶糖等,一会儿请小组长分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

4、数,而后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三点要求:独立操作积极发言尊重别人。 全班同学共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围在一起进行操作。(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 2、大组交流说分数 (争取让5个小组上来展示操作成果,同时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生: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片的1/2。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片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板书:一个圆片 1/2 1/4 2/4)生:我把手上的这捆小棒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这捆小棒的1/10,2份就是它的2/10,依次类推,9份就是这捆小棒的9/10。再把它平均分成

5、5份,1份就是这捆小棒的1/5,2份就是它的2/5。(板书:一捆小棒1/102/10 1/5)生:我把这8个正方体方块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这8个方块的1/8,2份就是它的2/88份就是它的8/8。再把这8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8个方块的1/4,2份就是它的2/4。(板书:8个方块 1/8 2/8 1/4)生:我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6,2份就是它的2/66份就是它的6/6。再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2,2份就是这盒奶糖的2/2,还可以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3。(板书:一盒奶糖 1/6 1/2 1/3)生:我把1分米

6、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这张纸条的1/10,2份就是它的2/10,10份就是它的10/10,我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这张纸条的1/5,依此类推,5份就是它的5/5。(板书:1分米长纸条 8/10 1/5 5/5)【评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由动手操作做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1)仔细观察,比较“分数” 过渡:同学们刚才做出的这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

7、些不同的地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相同点:a.这些分数都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这三部分组成的。 b. 这些分数的得到都是平均分的结果。(板书:平均分) 不同点:a.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即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不一样。 b.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的,有的是把1分米长的纸条平均分,而有的又是把8个方块,一捆小棒,一盒奶糖平均分)。(2)抽象单位“1”,并举例师:像这样的一张圆片,实际上就是一个物体。一分米长的纸条,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8个方块、10根小棒、一盒奶糖实际上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同步板书: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8、)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群物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双引号。 请学生举例说日常生活中的单位“1”,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评析:比较这一环节的设计具有开放性,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既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又水到渠成地为单位“1”的抽象做好了准备。通过比较抽象具体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抽象单位“1”的过程显得颇有层次,双引号的处理也比较妥当。】4、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分数。(至少请3-4位同学叙述

9、) 理解“若干”一词的含义。(若学生直接说出“若干”一词,要扣“若干”的含义,即它是一个不确定的份数,可以表示5份、9份、100份等。如果学生未能说出“若干”一词,引导学生看书比较,再来扣“若干”的含义。 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就黑板上的分数,任选一个请学生说说它的意义。再引导学生说 8/( ) 、 ( )/8、()/()的意义,从而抽象出分母、分子的含义。【评析: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学生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特别是“若干”一词,扣得很有价值,让学生做到了真正理解,使学生在新情景中实现迁移,触类旁通。分母、分子的

10、含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8/10 8/( ) ( )/8 ( )/( )逐步抽象,不仅很好地构建出了分数意义的模型,而且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分母、分子的含义。】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1、自我检测。(P74页练一练) 5/9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的数。 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4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 2、快速抢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 )( ) 3、仔细推敲。(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2/44/53/9 1/31/4【评析:这三组题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第2题看图说分数,既有一个

11、物体的,也有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形式,第3题的设计更是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每道小题目都有它的独特功效,针对性较强。】4、点击生活。(说说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的11/100。 小明吃了一块饼的3/4。 这一块菜地的1/5种了西红柿。 中国用占世界1/2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4/20的人口。【评析:这一道题目是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丰富的生活中,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5、轻松片刻。(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一个器皿里装有9个乒乓球。请一位同学上来摸9个球的1/3。(摸3个球) 再请一位同学摸剩下球的1/

12、3。(摸2个球) 提问:同样摸了1/3,为什么第一个同学摸了3个,而第2个同学只摸了2个球呢? 再接着请一位同学摸余下球的2/2。 拿出两个装球布袋。如果从第一个布袋里摸出2个球,这2个球占袋里球的1/3,原来袋里有球多少个?(生猜后倒球验证) 如果从第二个布袋里摸2个球,这2个球占袋里球的1/5,原来袋里有球多少个?(生猜后,再次倒球验证)【评析: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这两项富有情趣的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四、首尾照应,升华认识

13、让我们一起回到刚才的童话故事,如果你是整数妈妈,你能给自然数再深入介绍一下分数阿姨吗?【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理念新设计巧做中学练习精。 理念新。教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设计巧。本节课以“分数做客”的童话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突破了以往数学课上复习与总结的旧模式,使得课的结构浑然一体。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习旧、反思、总结,提高了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尤其是8/1

14、0 8/( ) ( )/8 ( )/( )这一分数模型的构造,自然地引申出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能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数学的简洁美。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做中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做分数”,让学生积累必备的直观经验,为比较分数间的异同,归纳分数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特别是摸球、猜球两项游戏活动,把整节课推向 了高潮,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尤其是“点击生活”与“轻松片刻”,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崭新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