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72852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人才培养电子技术 1效劳产业、系统设计;,协调中高职专业衔接11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衔接,优化专业构造根据行业、中高职学校、企业共同调研的结果,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术含量、专业技能训练、技能纯熟要求程度、社会需求等因素,研究符合产业开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通过应用电子技术试点专业的建立,进一步调整高职院校专业构造,带动中职相关专业构造的战略性调整。12建立瞄准高端、动态更新;的专业定位与调整机制高职院校可制定?衔接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和?中高职衔接专业建立论证与评审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据应用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岗位的变化,

2、结合第三方评价等多方评价,将反应信息交由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研讨,及时、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标准应用电子技术衔接专业动态调整流程,准确定位专业。13实现对接岗位,才能递进;的培养目的衔接按照调研结果,以职业岗位才能培养为核心,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省技能抽查标准,明确中高职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确保培养目的的有效衔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中职以进步学生操作技能为主,重根底素质教育、重职业技能训练、重根本操作标准培养;高职以进步学生综合职业才能为主,重综合知识应用、重技术应用才能提升,重职业素养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才能的进步。2才能递进、素质拓展;,落实中高职课程衔接21纵向

3、递进、横向拓展;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对电子产品操作工、装配工、销售员、调试员、售后效劳技术员、消费车间班组长等岗位的调研,建立以岗位才能为圆心,以知识、才能、素质为半径,径向延伸的中高职人才培养同心圆构造。根据同心圆;的模型,以横向为课程与工程的难易,纵向为才能的梯次,建立纵向延伸,横向拓宽;的中高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以中职课程为根底,以高职课程为主导,中高职合理分工。中职侧重文化根底知识和电子产品组装、电路板焊接等专业根本技能的培养,高职侧重文化知识的应用和电子产品设计等专业技术才能的训练。22层次清楚,循序渐进;的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形式以中职强根底,高职重应用;来设计公共课程

4、内容。中职公共课程强化汉语言和英语根底、初等数学和根本的职业素养的学习。高职公共课程以语言书写、沟通应用,高等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建模等应用以及主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为培养目的,以知识的讨论式学习、导师制团队活动、社团活动、人文讲座和各种校内外理论活动为引导,施行由文化知识向社会才能自然过渡。以中职强根底和技能,高职重技术和创新设计专业课程。23工程交叠,内容分层;的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构建校企合作的中高职核心课程建立机制。结合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建立核心课程建立团队,下设5门核心课程建立小组,实行课程小组负责制,施行课程教学三统一;,即课程标准统一制定和调整、教学施行统一安排和协调、教学

5、过程统一监控和反应。按照效劳岗位群的才能目的,确定5门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工程迭进的方式施行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中职课程核心工程和高职起始工程局部交叠。核心课程以岗位职业才能开展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的才能层级和内容综合层次,建立课程内容坐标体系。3整体设计、分段培养;:中高职教学过程衔接31构建整体设计、分工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开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由中高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与专家的分析论证,确定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定位。课程体系为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顶岗实习与社会理论,转段评价采用积分考核方式。在人才

6、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的等方面明确中高职分工。根据2+3;的中高职分段培养形式、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确定中职阶段以培养初中级技能为主,高职阶段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为主。教学资源从满足中高职阶段培养目的方面进展设备配置、师资装备、课程资源建立。32探究分段培养、双导师制;的2+3;人才培养形式构建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2+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形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逻辑、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点,构建2+3;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形式。与企业合作施行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形式。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专兼职老师协同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消费性实习

7、实训比例到达理论教学总课时的60%。在中高职衔接的5门专业核心大课程设置中,推进工程教学的施行。通过施行2+3;分段培养形式,探究双导师;制、三主体育人;形式。在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中,挑选合作企业,不仅在学生培养方面,而且在工程开发、技术效劳与培训方面由中高职老师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学生入校后,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导师由讲师及以上职称老师担任,不仅指导学生选课,完成学业,而且在思想品行方面对学生进展全面指导。探究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参与的三主体育人;形式。33形成全程指导、四方共赢;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应用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构建高职导师与企业老师全程指导顶岗实习机制。组织学生利用暑期

8、开展社会理论活动,在高职培养阶段到企业进展消费性实习与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为20周。顶岗实习期间,师生通过电脑、飞信、微信等方式把实习期间的作品、考核、辅导等情况全部提交到校园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实现老师全程指导学生,并与企业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与家长的四方共赢。通过全程指导,制定?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导师巡查制度?顶岗实习评价标准?等制度,形成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对学生而言,通过顶岗实习可提升社会适应才能、心理素质与职业素养;对学校而言,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由付费型转变为带薪型,减少了学校的培养本钱;对企业而言,通过

9、顶岗实习为企业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员工,使企业获得长久性的技术人才资源库;对家长而言,顶岗实习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使子女通过顶岗实习更加懂得努力学习,实现四方共赢。34构建多元评价、积分转段;的质量评价方式构建多方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形式。构建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形式。社会评价主要从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由行业、企业、家长与专业评价机构进展。建立由中高职院校组成的校内专人组评价机制,对课程考核、专业程度考试、中高职素养考核进展评价。参考校外第三方跟踪调查、趋势预测等成果,立体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作品为载体的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专

10、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展,在中高职衔接的五大课程考核中,通过学生完成的作品进展考核。制定积分转段;的学生转段学习评价标准。由中高职教学团队开发转段测评考核题库,主要内容为中职阶段通识考核题库与技能测试题库,学生在中职院校完成两年所有课程的考核后,通过计算平均积分的方式决定是否需要或是否能参加转段测评,转段测评考核合格后,方可升入高职阶段进展继续学习。35共建标准有序、统筹协调;的教学管理体系与机制共建中高职衔接标准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制定?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方法?导师工作标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理论管理

11、制度?等主要教学管理制度,标准日常教学运行。建立中高职衔接统筹协调;的沟通反应机制。中高职试点院校通过施行四个一;工程、技能竞赛、技能比武、专业沙龙、专业讲座、定期研讨等方式建立统筹协调的沟通反应机制。在整个五年制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中高职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也要做到及时沟通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教学管理标准、高效运行。4联盟统筹、协同开展;:中高职专业共建共享41成立专业开展联盟,形成共同建立专业的机制建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联盟理事会。由高职院校牵头,结合试点中职、合作企业共同成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联盟,成立联盟理事会。明确专业联盟的开展目的任务,致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12、、责任共担的利益平衡关系。借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立联盟工作的开展,带动试点院校其他专业建立,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晋级。明确职责,制定制度,确保理事会有效运行。制定联盟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企业协助学校师生完成实习、社会理论和科技工程实验等任务;学校主动效劳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立,优先提供毕业生,优先提供各类人才开发和培训工程,优先提供人才信息效劳和技术咨询效劳。42建立中高职老师共同开展的队伍共建共享机制组建中高职衔接老师团队。从中职、高职、合作企业选拔骨干组建成中高职衔接老师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工作细那么、管理制度,共同落实师资培训培养方案。施行中高职老师互派的四个一;制度

13、。试点中职每年至少有一门课程由高职院校专业老师任教,每个试点中职的老师至少到高职院校跟班学习一次,每个试点中职老师有一个一对一高职指导老师,教学团队中的兼职老师每年至少到中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指导一次。落实进步老师工程理论才能的四个一;制度。共同施行中高职老师工程施行才能进步的方案,每年每位老师到企业理论一个月;参与一项工程工程;结对一位企业技术骨干;引入一项真实的课程工程。完善中高职老师分层培养的培训体系。一是针对中职老师的薄弱和高职老师的课程开发才能缺乏的情况,由高职院校每年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确保每名老师每年参加校本培训30课时以上;二是通过校外培训、国外进修等形式健全合格老师rarr;骨干老

14、师rarr;专业带头人rarr;教学名师;的老师职业生涯开展通道,每年选送老师参加校外培训、出国培训等。43建立联盟统筹、功能互补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合理配置中高职实训设备。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立联盟中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委员会,基于中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设备,根据课程体系中才能递进的原那么,按照课程实际需要制定中高职实训设备。完善中、高职校内外专项实训基地及共享机制。对校内原有一体化教学场地进展完善与整合,中高职共同进展实验设备添置与改造。44基于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按照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人人共用;的形式,建立以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为主线的数字资源库。师生、企业员工共建共享课程

15、、素质、成长、考核等资源。学生在入学之初即能纵览五年的主要教育教学的安排,也能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与评估自我学习与成才的现状。共同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研究。召开高职老师与试点中职院校老师组成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建立期间,努力与试点中职院校结合申报基于学生成长体系的中高职衔接数字化资源建立研究;和基于职业才能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等教育教学研究工程。5结语随着经济建立的开展,高等教育群众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中占据着不可无视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中等与高等职教之间的衔接成为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安康开展的重要问题,值得广阔业内人士研究和讨论。 郭稳涛 肖志芳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