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72132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形势与政策的题目答案形势与政策一、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简述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 主张。liiJ答:我国基本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 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 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 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 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 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 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 1997年中国一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 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 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 暂时

2、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 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 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 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 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 展。在中国一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一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 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liiJ我国的政策主张:1、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 端通常有三种方法,战争方法,政治方法,法律 方法。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认 为是合法的手段。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禁 止使用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1945年的联 合国宪章更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

3、不得使用武 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 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这两种 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我国一贯实行和平外交 政策,所以采取战争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 的。而我国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引发战争。2、主权平等,和平共处。在解决南海问题时, 相关国家主权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 完整,这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相互信任、 进行和平谈判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在解决 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一切国际关系准则, 只有在各国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遵 循。”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对海洋领土主权的要 求与尊重对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对亚太地区政 治、经济秩序的现实追求互为

4、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偏执一端。这既是中国对以往地区乃至国际 争端、冲突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东南亚各 国谋求发展的现实政治需求。3、寻求合作支点,求同存异。在南海问题 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既有和平谈判的基础, 又有彼此观点上的差异。南海周边国家都希望用 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在这一点上 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在 新形势下,中国适时地提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 关系的基本政策:扩大交往,加深传统友谊;相互 尊重,世代睦邻友好;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 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团结合作,创造美好的 未来。这些政策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较为全面地 规划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未来关

5、系的走向,为中 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环境。正是在中方推动下,南海周边国 家一致同意把双边关系进一步推向前进。4、搁置争议,和平解决争端。在南海岛礁的 争议中,由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在国家利益、 认知程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 协调相互关系和解决南海争端中发生矛盾和纠 纷是不可避免的。而主张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正是中国针对南海周边国家之间和中国与 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所做出的明智选择。2、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答:1、必须把握好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道路这一灵魂。2、必须把握好加快自主创新国家开启迈 向科技强国新征程这一基本目标

6、。3、必须把握好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 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问题。4、必须把握好创新国家建设这一重大任 务。5、必须把握好解决科技体制突出问题这 一基本立足点。二、论述题(60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受国内外因素 影响而呈现加速下滑态势,中央提出要把“稳增 长”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请根据所学知识,论 述当前我国经“稳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 稳运行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但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一系列因素 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季度 增长率已由2011年三季度的9.1%下滑到今年二 季度的7.6

7、%,为三年以来的最低点。在此背景 下,中央提出了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 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 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 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 好政策环境。一、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1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非常复杂严 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困难 早有分析,为今年国民经济制定了 7.5%的预期 发展目标,上半年实现7.8%的增长,稍高于这 一预期目标。从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 看,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降 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值得 关注的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出口短期内大幅波

8、动。上半年,我国 出口增长速度不仅明显下滑,而且出现大幅波 动。1月份出口负增长2月份增速达到184%,4=1月回落至4.9%, 5、6月又有所回升,这是近年 来少见的现象。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外,还有以 下原因: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 波折,市场预期不稳,我国出口呈现短单化倾向, 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增长的起伏,光伏、化肥、 新电子产品等出口受美国“双反”、市场投放节 奏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此外,我 国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外部世界判断全球经济和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依据,内需收缩、进口 增幅下降也间接拉低了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 品的需求。=11=1=1=111二、是企业去库

9、存、去杠杆并存。今年以来, 生产侧(见链接资料)的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 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 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 离,主要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 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降低产能利 用率。在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之后,货币 条件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信贷有效需求 不足。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低于 历史平均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也有所降低,表 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去杠杆、去库存同时并存。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下滑。在传 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 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 冶炼

10、、纺织、化纤等行业。在新兴产业中,由 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剌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快 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 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低水 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 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1=1四、是地区经济运行分化明显。1-6月份, 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分别增长9.7%、10.6%. 15.1%和15.5%。东部 增速最慢,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中 部增速延续下滑态势,已落后于西部。=1=1五、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变化。从全国看, 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25个月高于商品房 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

11、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20 个月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速,预计全 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但近期出现了 些新情况。6月份,不少城市地价、房价出现上 涨。贷款利率下调,在降低购房成本的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价预期。I=j=1六、是就业约束有所缓解,财政金融风险约束上 升。就业和通胀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压力测 试指标,就业状况明显恶化常常成为调整宏观政 策的依据。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就业 压力尚不突出。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 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 化。但应注意就业指标是一个滞后指标,反应较 为迟缓。如果短期内增长下滑过快,至少结构性 就业压力仍会

12、出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地 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企业资金链等方面 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速下降使得这些风险点 (环节)的脆弱性增加,可能引发局部甚至系统性 财政金融风险。上述新情况、新特点,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 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体看,上半年我国 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 风险明显减少。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 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结构调整将会 有所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预调、 微调,对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二、稳增长的必要性 据报道,年内人们就会看到从大型央企武in钢出栏的生猪,因为武钢要建万头规模的养猪 场。其实,武钢的不务正业”

13、远不止这些,他们 还将买地养鸡种菜,搞立体生态养殖。这些举动 让人们怎么看都不似昔日威风八面的武钢,而更 像一家在市场边上捡食吃的民营企业。骨干钢企 养猪折射了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程度。=1=1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多重因素作用的 结果,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 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 的结构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因素, 也有房地产调控和剌激政策退出后住房和汽车 两大消费龙头低迷的因素;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 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步放缓的规律性因素, 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有意调控增速的因 素。可以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 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

14、化的自然之举“。=11.稳增长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 短期宏观经济平衡主要是在经济增长和 通货膨胀间取得平衡。去年我国通胀水平高企, 政策着眼点主要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稳物价成 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进入2012年以来,随 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去年系列政策措施liiJliiJ=1的效果开始显现,我国通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 化,总体通胀压力大为缓解,CPI指数出现了明 显回落。今年6月份CPI已经回落到了 2.2%, 比上年5.4%的水平低了3. 2个百分点,已回到 正常水平。去年上涨势头较猛的食品价格也趋向 稳定,涨幅由季度的8.1%下降到6月份的3.8%。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经由正

15、转负,且降幅持续 扩大6月份降幅达到2.1%。显然影响当前宏观 经济平衡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价格过快上涨,而 是经济增长的下滑。短期宏观经济是否平衡,还可以从当前实际=1=1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是否匹配的角度来观察。潜 在增长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11时的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或高 于潜在增长率都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平衡被打破, 经济会分别面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问题。根 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 因素后,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仍在 8%以上。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7.6%,已经低于 了当前的潜在增长率,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增 长,防止经济进一步偏离潜

16、在增长水平。2.稳增长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OU今年以来,受去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滞后影 响、市场需求萎缩和各类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共同 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急剧恶化,中小企 业尤为突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现利润同比下降2.4%,而上年同期为正增长 27.9%。利润下降较多的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 制品制造业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业下降56.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7%,电气 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3%,计算机、通信和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5%。其中钢铁行业 又为最为困难的行业之一,今年前两个月,重点 大中型钢铁企业出现全面亏损,直到3月份才初 步实现扭亏、转为微利局面;不过,进入4、5 月份,钢价的加速下跌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