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7098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济南版教材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的种类绿色植物包括孢子植物(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属于低等植物,又分为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属于高等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类植物)。1.藻类植物(1)结构简单,大多个体微小,单细胞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素、藻红素等多种色素,植物体呈绿色、红色、褐色多种色彩。(2)种类:石莼、马尾藻、鹿角菜、紫菜、海带、石花菜、裙带菜、衣藻(单细胞)、水绵(生活在洁净的池塘、小溪的水面,为碧绿、滑腻的丝状物,细胞呈筒状,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

2、泡、带状的叶绿体构成)。(3)与人类的关系:是浮游动物、鱼类的饵料 大气中90%的氧来源于藻类植物 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品、食品原料、日用品原料、提取药物、用于养殖、工业材料等。2.蕨类植物(1)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出输导组织,体型较大,生活在阴的地方,它的茎大都埋在地下,因此地上部分都是叶,叶长而分裂,背面有褐色的斑状隆起,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2)种类:蕨、凤尾蕨、肾蕨、鹿角蕨、满江红、卷柏、贯众、紫萁、芒萁。(3)作用:食品(蕨、紫萁);药物(卷柏、贯众、凤尾蕨);绿肥(满江红);强酸性红壤土指示植物(芒萁);观赏(肾蕨、鹿角蕨、卷柏)。3.种子植物(1)有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

3、组织,一般个体高大,能产生种 子,用种子繁殖。(2)裸子植物: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因此没有果实,只有种子;多为高大的乔木,叶针状、鳞片状,根系发达,适于干旱环境。种类:松(雪松、马尾松),杉(银杉、水杉),柏(侧柏、圆柏),银杏、铁树等。(3)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它是植物中最高等、分布最广、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植物类群。它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花卉、药品、木材。二、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的关系:1.蒸腾作用:(1)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主要的器官是叶。(2)实验:甲枝条去全部叶,乙去掉部分叶,丙不作处理。(作对照) 用三个透明的塑料袋,只套

4、住枝条,扎紧袋口,不能套住花盆(可以防止花盆内的水蒸发到袋内,不能说明袋内的水都是来自植物体)。光下照射后,观察现象:甲,几乎没有水珠;乙,有少量水珠;丙,有大量水珠。得出结论: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3)叶片的结构叶片分为表皮(上表皮、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表皮上有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气孔是蒸腾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光合作用;一般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叶肉由叶肉细胞构成,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的紧密,数量多,叶绿体多,而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

5、,数量少,叶绿体少,因此,叶的正面颜色比背面深;落叶时正面向下(重),背面向上。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车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机器。叶脉有支持、输导作用,叶是一个器官,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构成。(4)影响蒸腾作用因素:光照强度(大,蒸腾强)、环境温度(高,蒸腾强)、空气流动状况(快,蒸腾强)、空气湿度(大,蒸腾弱)。(5)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吸收的水分1-5%的水参与组成植物利用于维持生理过程,95%的水用于蒸腾;散热 促进植物吸水 促进水无机盐的运输。(6)蒸腾作用的时间:时时刻刻,一天中最强的时候是中午2:00左右,一年中最强的时候是夏季。(7)蒸腾作用的应用:移栽植物时

6、要降低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 阴天或傍晚移栽 移栽后要遮荫。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暗处理: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遮盖,照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变量是光)移至光下,几小时后摘叶,去纸片脱色: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

7、燃烧发生危险)漂洗加碘液染色6冲洗观察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银边(无叶绿体)见光部分,遇碘也不变蓝,得出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二:金鱼藻上倒罩着短颈漏斗,移至光下,用试管收集气体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三:将相同的两枝条暗处理后,放入甲、乙两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变量:有无二氧化碳)和清水的水槽中,并用玻璃罩倒扣,密封,放置光下,一段时间后,各摘下叶片,脱色,加碘液,观察现象:甲不变蓝,乙变蓝,得出结论:二氧

8、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此实验也可以利用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的来完成实验(见课本66页实验)。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业上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间作套种,合理密植。3. 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验一:将萌发的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装入甲保温杯中,乙煮熟后装入保温杯中,并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甲内的温度计的度数大,乙小,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如:刚收获的小麦,堆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将手深入到小麦堆内会感到热)实验二: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保温杯中,观察现象:放入甲内的蜡烛熄灭,乙内的继续燃烧,得出结论

9、: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实验三:将甲乙内的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通入甲气体的石灰水变浑浊,乙不变浑浊。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此实验还可以改为用“黑”色的塑料袋套在一植物体上,然后将里面的气体排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用黑色的塑料袋的原因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光合作用,可以避免影响实验的现象。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的去向:转变成热量散失 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呼吸作用的应用:(1)农业上采取措施,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田间松土 及时排涝(2)储存上,降低呼

10、吸作用:储存粮食,要及时晒干,并保持低温、干燥的环境 储存水果、蔬菜,要在低温下、并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降低氧的浓度。知识拓展:(1)植物的一片叶,在一天中的重量变化规律:傍晚大于深夜大于早晨。因为:白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到了傍晚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深夜不进行光合作用只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机物,到了早晨消耗的更多。(2)如何提高大棚内的蔬菜的产量?改善大棚的棚膜的透明度,增加进光量保持棚内一定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时通风换气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生物第七册(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人是由细胞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有8大系统构成:

11、1、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2、生殖系统,生殖。3、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4、呼吸系统,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主要器官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5、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主要器官是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6、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7、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由脑、脊髓、神经构成。8、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尿的形成和排出1.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如:CO2、水、无机盐、尿素等,这些代谢废物排出有三个途径:(1)主要通过

12、泌尿系统(主要是肾)以尿(水、无机盐、尿素)的形式排出;(2)一部分通过皮肤以汗(水、无机盐、尿素)的形式排出;(3)CO2和一部分水则通过呼吸系统(主要是肺)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人体将代谢废物(由细胞氧化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2、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输尿管、膀胱、尿道是排尿的通道。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形成尿的场所。肾脏左右各一个,每个肾由皮质(似蚕豆,红褐色)、髓质(颜色较浅)、肾盂(漏斗状)组成。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正常人约有200多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

13、小囊由肾小囊腔和肾小囊壁组成;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内;皮质内既有肾小体又有肾小管,髓质内只有肾小管。肾动脉分出的小动脉,在肾单位内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第一次由入球小动脉分出许多毛细血管,盘绕弯曲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肾小球的另一端又汇成出球小动脉;第二次由出球小动脉的另一端再次分出许多毛细血管,分布在肾小管的周围,最后,汇成为肾静脉。因此说,肾小球的两端都是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3、肾单位内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入球小动脉的管径比出球小动脉要粗,血压高,以形成滤过压,肾小球内的血液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

14、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肾小管的重吸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不能滤过,因此,原尿的成分只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重吸收的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未被重吸收的尿素,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接着由肾单位流入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暂时贮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在肾小球处只是滤过形成尿,而没发生气体的交换,所以,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3)尿的形

15、成及排除途径:血液肾小球的滤过(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肾小管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从肾小管流出尿(水、无机盐、尿素)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4.排尿的意义:废物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及时排尿;每天喝适量的开水。健康人每天大约形成原尿有150升,排尿1.5升,为什么?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尿是间歇的?肾小管的重吸收;血液循环是连续的,肾小球的滤过是连续的,肾小管的吸收是连续的,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膀胱有贮尿作用,所以间歇排尿。知识拓展:a.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会被滤过,一直在血管中循环流动,而尿素被滤过后,就不会再被重吸收。只有葡萄糖、水、无机盐能被滤过,同时又能重吸收,而且葡萄糖是全部重吸收。若尿液中发现了红细胞或蛋白质,则被称为血尿、蛋白尿;此人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b.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血液中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血浆(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与血液相比不含有血细胞;原尿(含有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