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概念:各类虚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703388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性概念:各类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性概念:各类虚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性概念:各类虚词各类虚词(一) 介词1. 介词的含义介词,是用于名词性成分的前边,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 所、方式、条件、对象等意义的虚词。2. 介词的种类 汉语的介词种类繁杂,通常根据它与介词短语中的语义特征分别 为以下几种。表时间、处所:自自从 打 在当于 到趁 向 往 朝 由 沿顺 表对象:对同 跟 管将 与和 对于 关于至于 把 表方式、方法、依据:按按照根据遵照本着用以靠拿经经过 表原因:由于因 因为表目的:为了为 为着表被动:被叫让给表排除:除除了表比较:比3. 介词的语法特征 汉语介词的语法表现比较单纯,所以,其语法特征也相应比较简 单,有以下几点。(1) 主要功能是与名词

2、性成分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作状语、补语、 定语。如: 他在家休息。 沿着山路往前走。 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 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2)标示特定的格角色。如: 这事由小赵引起,也归他处理。(施事) 我把那个苹果吃了。 (受事) 我用这把刀切肉。 (工具) 我在教室里看书。 (处所) 我向他借了五百元钱。 (对象)(3)介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重叠、不能后加“着、了 过”表示动态。例略。4. 部分介词和动词的界定汉语的介词又名“副动词”、“次动词”,这实际上体现了它与 动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介词大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有一些 介词虚化得比较彻底,已经没有了动词痕迹,但有些虚化

3、得比较晚, 在具体表现上还残留有动词的痕迹。这部分介词有时在运用时,需要 与动词进行界定,如 “在、给、叫、用、拿、比、到、通过”等等。 具体界定方法如下。(1)介词不能带“着、了、过”表示动态,动词可以: 我给了他一封信。 (动词) 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介词) 他拿我开玩笑。 (介词) 他拿着书。 (动词) 有个别介词自身带一有“着、了”等语素,不要误认为动态助词, 如 :沿着、为了、当着。(2)介词不能重叠,动词可以: 他叫人打了。 *他叫叫人打了。 (介词) 你叫他,他就来。你叫叫他,他就来。 (动词) 他比我高。 *他比比我高。 (介词) 我和你比。我和你比比。 (动词)(二)连词1

4、. 连词的含义 连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联结作用的虚词。2. 连词的类别 连词,根据其连接对象的差异可以分别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词语连词 词语连词指在词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典型的词语连接词一 定用于词语之间,而不用于分句之间,如“和、与、同、跟、及、以 及、并”等。此外,“并且、或、或者、而”等也是词语连接词。词语连接词一般是用于词语之间,而且通常单独使用,一般不存 在配对适应的问题。只有“或”稍微特殊。比如“或前或后”,这里 的“或或”前后连接两个词。句间连词 句间连词,指的是在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典型的句间连词,用于连接分句与分句。如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

5、果那么”、“要么否则”等句间连词,有的是前位连词,有的是中位连词。从总体上说,他 们的使用是配对应和的。如“因为”和“所以”相应和,“虽然”和 “但是”相应和。有时,即使形式上只出现一个连词,但实质上这种 应和性仍然存在。比如: 虽然我身体不怎么好,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我身体不怎么好,可是每星期讲几节课是没有问题的。 例形式上的“虽然”和隐含的“但是”之类相应和; 后一例,“可是”同隐含“虽然”之类的关系词语相应和。有的连词,兼属词语连词和句间连词。比较: 我们应该并且能够解决教师们的困难。 我能够把他请来,并且有办法让他在这里长期干下去。前一个“并且”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

6、并且”连接分 句,是句间连词。再比较: 街道宽阔而清洁。 不应当临急抱佛脚,而应当平时多用功。前一个“而”连接词语,是词语连词,后一个“而”连接分句, 是句间连词。3. 连词的语法特征汉语连词的语法特征有以下两点。(1)连词只有连接作用,通常不能作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中的实 质性结构成分。连词的作用是“连结”:既有“连接”的意思,又有“组接”的 意思。即把两个或几个语法单位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 位。连词的作用只有连接,不能成为句子成分,比如,“因为A,所 以B”、“虽然A,但是B”中的“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都只是连接小句从而发挥语法作用的辅助性语法单位,都不 是句子成

7、分。(2)连词起码具有双向性具有连接作用的连词,不论是单个使用还是成套使用,通常总是 要涉及到两个或几个单位。此时的连词就具体体现出它具有双向性的 特征。如,“我和你”中的“和”涉及到两个单位,是一个具有双向 性的连词。假如有单位A+B,那么位于A+连+B中的连词,就可以看作 是“中位连词”。把位于琏+A+B”中的连词叫做“前位连词”。 此时,连词的双向性特征决定了中位连词和它所连接的两个单位之间 是“等距离关系”。具体体现是:在“A+连+B”之间不能插入其 他词语尤其是副词X。即:A+和 +B AX+ 和+B就我和他去天津工我就和他去天津这可以看作是连词和介词不同点之一。前位连词不位于A、B

8、之间,但是,它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游 移,这也反映出连词和介词不同之处。比如: 因为张老师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张老师因为病了,今天的课由李老师来上。 但有时,这种唯一影响意义的表达: 不但小张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小张不但可以去,小李也可以去。 小张不但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 *不但小张可以去,还可以当队长。4. 部分同形的连词、副词 有些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发挥连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是兼 属于两类词的同形形式,因而需要界定。如: 尽管天气不好,出发时间不变。 出发时间不变,尽管天气不好。 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判别表明,、中的“尽管”是连词,中的“尽管”是副词。 主要的判别标准是

9、:根据连词和副词的语法特征,连词具有双向性, 可以表明它所连接的两个语法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充当状语。而 副词只具有单向性,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在通常情况下,居于前位的连词往往和居于中位的连词或关联副 词配合使用,形成固定的格式。比如“因为A,所以B”属于前位连 词和连词的配用,而“只有A才B”,则属于前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 配用。中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主要区别在于:中位连词可以出现在主 语的后边,而关联副词只能出现在主语的后边。如果中位连词和关联 副词一起出现,就会构成“连词主语关联副词”的说法。例如: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动用了这笔钱。 因为情况紧急,我才动用了这笔钱。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我才

10、动用了这笔钱。上述几例中的“所以”是连词,“才”是关联副词。再如: 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写得很好。 虽然他没上过大学,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虽然她没上过大学,但是她的文章却写得很好。 其中的“但是”是中位连词,而“却”是关联副词。5. 部分同形的连词和介词 有些连词和副词属于同形单位,如“和、跟、同、于、及”等等。这些词在使用上有时需要界定。 具体界定方法还是要根据连词、介词的语法个性。 二黑和小琴两个人到区上去了。 小李已经和大家谈过了。 和小王相比,小李很比较务实。从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1) 连词“和”具有连接作用,如。它所连接的两个项目构成 联合关系,可以前后易位,而不影响语

11、义表达。介词“和”不可以。(2) 介词“和”前边可以出现一个副词,如。连词“和”不可 以。(3) 介词“和”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子的开始而没有或者不需要另 外一个和它相呼应的配用成分。连词尤其是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 通常不出现在句首一一因为它要连接两个项目 中的“和”是一个 介词。一个出现在句首的前位连词,它往往还可以位移到主语之后, 并有另外一个连词或者关联副词与之配用: 虽然我没去,但是他去过了。 我虽然没去,他却去过了。 以上,是关于汉语连词的一些讨论,当然是关于汉语连词的最为一般的讨论。(三)助词1. 助词的含义、种类和特点(1)助词的含义 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之上,表示结构关系

12、、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虚词。(2)助词的种类汉语的助词通常可以分别为以下几类。a.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等。b. 动态助词,如“着、了、过、来着”等等。c. 比况助词,如“一样、一般、似的”等等。(3)助词的特征 汉语助词一些主要特征:a. 不能脱离其他语言单位而独立使用,粘附性强。b本身不表示实际意义。c.通常读轻声。2.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连接两个词语,或者附加在某个词语之上,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意义的助词。如“的、地、得”等等。下边分别作一些 讨论。的“的”连接前后两个词语,构成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表示前后二 者具有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的”是定语的标志。模式是:A+的 + B。

13、如:我的书 来看的人 碧绿的油茶 地“地”连接前后两个词语,构成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 表示前后部分之间具有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地”是状语的标志。 模式是:A+地+B。如:他紧张地看着我 整天广州上海地跑 挑逗地说 得“得”连接两个词语,构成后附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偏正短语, 表示前后二者之间具有中心语和补语的关系。“得”是补语的标记。 模式是:A+得+B。如:说得好 清楚得很 听得懂 拿得起来 之“之”是由古代汉语中沿用而来的一个助词,基本使用环境有两 个:其一,是用于“四字格”中: 四口之家 乔迁之喜 东方之珠 船长之死 其二,是与“的”配用,以避免呆板、重复: 论家庭的分裂与重构之

14、文化背景“之”与“和”的使用特征相近,但并非所有情况之下都可以互 换:甲的乙二甲的:我的书二我的 甲之乙H甲之:国家之兴亡工国家之 可见,二者还是有所不同。所“所”附加在一个词语之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是汉 语里把动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一种手段。如:所见 所说所听(6)“的”的其他用法“的”在汉语中是个用法复杂的助词。除了用作定语的标志之外, 还有以下几种用法。a. X+的-“的”字短语“的”可以用于一个词语之后,构成一个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的” 字短语,因而,被称为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另外一种手段。如: 中文的历史的数学老师的我的 他的我们俩的吃的 用的写书的 卖菜的大的 红的通红的

15、高高兴兴的b. “代/人名+的”插入在一些“动宾”结构之间,充当准定语: 别开他的玩笑。 净挑我的眼。 别拆老王的台。c. 用于“V1的V1,V2的V2”对举格式中,表示“有的有 的”。如: 敌人死的死,伤的伤。 大家说的说,笑的笑。(主+主+谓)“V的”接近于“的”字短语中的“的”d. 用于“人名/代+的+角色名/身份名/职务名”的格式中,表示某人具有或承当某种角色、身份或职务: 今天晚上有场剧,马连良的诸葛亮,裘盛戎的张飞。(当) 这次大会,老王的主席,老张的副主席。(扮)这种用法接近于准定语的用法。下边是“的”附在名词或代词后 面,构成隐蔽性施事定语的一些用例: 他的英语教得好。-他教英语教得好。(从事) 他的篮球打得好。-他打篮球打得好。(打) 他的三千米得了冠军。f他跑三千米得了冠军。(跑)3. 动态助词动态助词,指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