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69850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参赛]《观潮》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观潮第二课时二、 学生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2、利用网络搜索与本课相关的资料。三、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育方面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

2、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不仅运用多种手法直接描绘了潮水铺天盖地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和热情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五、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但是由于远离沿海,对海潮没有直观感受的经验,对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很难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据小学生对直观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六、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2、读中感

3、悟,感知文中的意象美;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潮起潮落吗?下面就跟随这段视频了解一下涨潮时的壮美景象吧。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壮美。【百度视频】http:/ 快速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语句?2、这么美的景象要在什么时候、到哪里才能看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梳理课文结构。作者描写潮水的顺序是: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学生活动: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给学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

4、就是文章的精彩之所在,也是文本最值得研究的重点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由于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个人感受,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细读课文1. 讲读第一段。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百度知道】“观”a、看,察看;b、看到的景象或样子;c、对事物的看法、认识。选择对应的释义,理解“观”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自古以来”、“天下奇观”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说第一段的意思。2. 讲读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观潮的时间、地点、潮来前的景色、人们的心情)(2)、学生交流这一段的

5、内容。(3)、快速读“潮来前景色”部分,在大脑里想象画面。(4)、相机理解“横卧”、“屹立”。(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给足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读、感悟、理解、体会、交流,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3. 讲读第3、4段。【百度视频】http:/ 看了这段视频谈谈你有什么感受?(1)、自由读3、4节,思考: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精彩的语句有哪些?(注意按照大潮由远而近的顺序说、也可以结合画面说)(2)、学生集体交流。(3)、重点理解第四段“横贯”、“浩浩荡荡”、句子“浪潮越来越近,

6、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有感情朗读第四段。(4)、结合视频朗读第3、4段课文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想象画面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大潮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同时,向学生展示大潮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形象的画面作对照、补充,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学习活动中丰富体验,活跃思维,发展情感。)总结潮水的特点:浪头高 声响大(板书)( 两丈约等于六点六米 相当于两层楼那么高)指名学生读文,要读出潮水由远而近的变化,

7、读出大潮涌来时的雄浑气势。再次看潮水的视频,结合视频读文。(在读中感受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的方法。背诵这两段内容)4. 讲读第5段。(1)、读最后一段,思考:潮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2)、交流讨论。理解“漫天卷地”、“风号狼吼”。借助“百度知道”学习词语。【百度知道】http:/ 小结: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具体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过程。结合作者的描写和看到的视频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 小组讨论。3. 集体交流。(最后归纳总结,整体把握。在对部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

8、础上,再回到整体上来。这个整体把握对前一个整体感知来说,对课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四)、角色体验1. 扮演景观解说员介绍钱塘江大潮。提示说清楚观潮的最佳时间、地点以及海潮的壮观场面。2. 学生评价。(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这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以视频为对象进行解说,就是一个语言实践的综合练习。)(五)、课外延伸1.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 写一篇观潮导游词板书设计: 时间

9、:农历八月十八 11 观潮 地点: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 潮水特点:浪头高 两丈多高 声响大 如同山崩地裂 八、 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作者的笔下,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由于远离沿海,师生对钱塘江大潮没有直观印象,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借助百度搜索,弥补了这一缺憾。课前利用网络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网络搜索的好处,在学习字词方面,百度知道为我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帮助,利用百度知道学习字词这一方法的习得成为学生自学的有力助手。朗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本课注重多种形式的读的应用:范读、自由读、小组读、赛读、视频配音读等等,在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读中对文本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生动画面,体会雄浑的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九、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吉林省 学校:梅河口市杏岭中心校 姓名:张敏职称:小教高级 通讯地址:吉林省梅河口市杏岭乡中心校 邮编:135004 张敏,1995年毕业于海龙师范学校,2004年毕业于东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2007年被评为梅河口市骨干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路,总结经验,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在教研活动中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